无论是最古老的《连山易》,还是《归藏易》或者《周易》,《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太极生两仪”,然后以这个基本核心思想演绎天下万事万物。可以说,这个思想与今天的“人择原理”或许是殊路同归。也就是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由基本的信息决定的。信息0-1的各种序列组合形成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智慧信息的进化,都是朝着更具稳定性、自进化性的趋势发展。从RNA的不稳定到DNA的稳定,从病毒的不稳定到细胞的稳定,从动物基因的稳定但进化性不强到人的非基因智慧信息(也就是人的认知)的强进化性加人的基因稳定性组合,都说明了这一点。
易经的基本思路,就是用0-1的序列组合解释宇宙万事万物,这个基本思想应该说没有任何问题。人择原理,或许其实就是宇宙信息演化原理,和易经的基本思路可能是殊途同归。
《易.系辞下》中这样写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附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谓的包牺氏就是指伏羲。这是文字记载的《易经》内容起源于观天象。
如上图陶寺观象台。陶寺观象台既有观测点,也有观测墙。考古学家何驽的团队,从年12月22日冬至到年12月23日冬至,摹拟观测了两年,从观测墙的不同墙缝中,观测到了冬至、春分、秋分、夏至的日出。证明这一遗址并非宗教祭祀台,而是天文观象台。陶寺观象台的外形,酷似太极,不仅是圆形,而且是顺时针旋转。特别注意的是银河系星空就是顺时针旋转。
我认为,《易经》是距今年(上下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一次思想大爆发时期最主要的认知成就,这段时间是人类从早期原始社会突变到阶级社会的关键过渡期。这个时间节点黄河流域开始气候变得温暖,原本黄河流域不如长江流域那样大面积政权统一,而是分割成若干政治势力,导致黄河流域人类之间的竞争远比长江流域残酷,类似春秋战国中华大地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一个多国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面也会导致此局部区域人类的“经验类认知”进化突飞猛进,远高于其他区域的人类。这次思想大爆发的结果,使得落后的黄河流域文明取代了先进的长江流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中心,其思想成就中最耀眼的、流传时间最久的就是《易经》了。
很多个量子比特按一定规则排列组成了不同“弦”,弦构成了宇宙各种粒子,如电子、光子等等。这些量子比特具有自旋,其旋向可以认为就是一种信息单元,多个量子比特按一定规则组合排列在一起,就是一个弦,每一个弦都可以看成量子比特序列,具有信息熵减的特征,也就是说具有了“自由意志”的特征,换句话说,具有了智慧的基本单元的特征。人择原理或许就是宇宙信息演化的结果。某种程度上,或许和《易经》的基本原理同出一辙。
《易经》核心思想,就是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0-1信息的序列组合而决定,这个思想其实比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要更进一步,以及今天的人择原理同出一辙。而中国的《易经》最早来源于对天象的观察,是经验认知的记录。然后逐渐开始增加观念化内容,最后到西周时期成为一部顶级巫术时代的思想巨著,此时也可以说《周易》就是一本巫术的书(任何巫术的东西里有隐含着经验认知)。
本文由探索猫原创,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