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前一篇文章《象,是易经的核心,要理解象的含义就不能离开系辞》,已经明白了孔子所说的象,就是周文王用六十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卦象和卦名,来象征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六十四类事务,又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六十四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辞,来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指导方针,这就是整部《易经》的内容。
传世本《系辞上》第八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系辞上》第十二章: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帛书《系辞》:圣人具以见天地之业,而不疑诸其形容,以马其物义,是故谓之马;是故夫马,圣人具以见天下之,而不疑诸其形容,以马其物义,是故谓之马。
我们在文章中,已经通过相关考证,指出了以上《系辞》的内容,都是指周文王看到了天地万物的实际情况,并不只是比拟了事物的形态外貌,而是对事物拟定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象,就是把每一类具体的社会事务,都拟定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卦象和卦名来表示,这就是所谓的象。
《系辞下》第二章的十二盖取,就是周文王把十二类具体的社会事务,拟定了十二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卦象和卦名来表示。
周文王根据单根的绳子只有捆拉的功能,多根的绳子结成了网,就附带有了捕猎的功能,捕猎的功能是依附于绳子的结网而产生的,于是周文王就拟定了离的卦象和卦名,来象征依附、附带这一类事务。这就是“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周文王根据神农氏制造了木制农具,促进了农业生产,从而增加了粮食产量,于是周文王就拟定了风雷益的卦象和卦名,来象征增加、增益这一类事务。这就是“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周文王根据人们对于死者的安葬,在很早以前是很简陋的,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用棺椁来安葬死者,虽然对于死者来说,反正已经是死人了,不管如何安葬都是一样的,活着的人给死人用棺椁厚葬,就是一种过分的行为,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用了棺椁就是对死者的尊重,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于是周文王就拟定了泽风大过的卦象和卦名,来象征过分这一类事务。这就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周文王根据当时的人们利用牛车马车来搞运输,人们有了牛车马车,就可以随着实际需要,把物资运送到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周文王就拟定了泽雷随的卦象和卦名,来象征随着、随从、跟随这一类事务。这就是“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这才是真正的十二盖取的含义,这才是真正用一个原则、一个道理、一个规律、一个方法、一个套路来理解十二盖取这个千古之谜。
这就是我们对《易经系辞》十二盖取中的四个盖取的理解,我们对于任何一个盖取,都是用同样的原理来理解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周文王所拟定的六十四个卦象,是根据八卦两两相重而演衍为八八六十四卦的;周文王所拟定的六十四个卦名,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事务的高度归纳和总结,是经过了高度的综合和抽象的六十四类事务,而不是具体的六十四件事情。
《易经》的六十四个卦名,都跟依附、增益、过分、随从这四个卦名一样,是经过了高度综合抽象之后的名称,至于如何来正确理解每一个卦名的含义,我们已经在以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的讲过了,只要把《序卦》和《杂卦》配合起来理解,就能明白每一个卦名的含义了,如果再配合每一卦的彖辞和象辞,就可以很连贯通顺地理解每一卦的意思了。所以,读《易经》,也就这么简单。
我们再看看著名人士南怀瑾先生及其学生徐芹庭先生合著的《白话易经》,他们是如何来解释十二盖取的,而且他们的解释还被古诗文等权威的网站收录为权威的说法。
他们把“盖取诸离”解释为:编绳结网,做为捕捉鱼、鸟的工具,以猎兽捕鱼,是取象于离卦的。离中虚,像孔眼,又离为目,有网罟的象征。
他们把“盖取诸益”解释为:神农氏制作农具,使天下增加粮食,“是取象于益卦”,而且还这样讲解:先则没有农业,现在进步到农业社会,增加了生产,所以取益卦的现象。益卦上巽为木,下震为动,二至四互坤为土,木动于土中,是发明耒耜耕种的现象,故农业的兴起,取益卦的现象。
他们把“盖取诸大过”解释为:后世圣人制定丧礼,用棺椁以殡葬,“是取象于大过卦”,而且还对大过这样注释:大过,大有超过的意思,下卦巽为木,二爻至五爻互乾,乾为衣,为远为野。
他们把“盖取诸随”解释为:用牛车马车来搞运输,“是取象于随卦”,他们还对随这样注释:随,随从的意思,三变乾为马,四变二三四互坤为牛。
以上内容,全部来自南怀瑾徐芹庭合著的《白话易经》,有兴趣的读者网友们,可以自行去查找核对。
通过以上的比较,相信每一位熟悉《易经》的读者网友,都能够判断出谁的解释更加合理通顺了。
我们经常说起南怀瑾先生的《白话易经》,也一向来都说南怀瑾先生并不真正懂得《易经》,这并不是我们故意要诋毁贬低南师,对于南师自身的道德人品及佛学修养,我们是无比敬佩的!我们也愿意相信南师是已经开悟的人!
按照佛学理论,开悟了并不等于就懂得了一切,南师自己也说过,得了根本智也还需要学习差别智,南师自己也好像说过,我比你们都要聪明,我要学英语的话,比你们都学得快。这说明南师承认自己已经得了根本智,也承认英语也还是要学了之后才会的。
有些人,因为并不真正了解佛学,误以为开悟了就什么都懂了,而且还有个人崇拜倾向,崇拜了南师就认为南师什么都对,还不允许别人说南师半句不好。
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会因为南师对部分经典的解说存在错误,还有诸如遗产纠纷等问题,而全盘否定南师,甚至还像已故的台湾名嘴李敖一样,骂人家“他就是个骗子”;当然也不会因为南师有很多的非凡之处,就认为南师什么都正确,容不得别人说南师一句不好,就像我们的前几篇文章,说南师不懂得《易经》,就有读者网友留言道“南师没错,是你自己不懂。”
我们经常指出南怀瑾先生的《白话易经》和《易经系传别讲》中的诸多不足,并不是为了讨论南怀瑾,更不是为了引起争议。如果允许我们摆一下老资格来说句话,我们会说:正因为南怀瑾在儒道两家的学术上还有差错,死后也还有遗产纠纷,或者说幸亏南怀瑾在这些地方还有差错,我们才非常敬佩南怀瑾,因为善知识的“示过”,岂是常人所能理解!
至于当今的学术界,不管是山东大学刘大钧,清华大学廖名春、李学勤,北京大学的朱伯昆,社科院的胡孚琛,还是傳佩荣、曾仕强、张其成、马恒君、邓球柏等等,没有一个人能够跟我们一样用一个原理来解释十二盖取的!
更为可惜的是,已故吉林大学的金景芳教授,也还是现在清华大学教授廖名春的老师,因为无法理解十二盖取这个千古之谜,就主观认定十二盖取是后人所添加,与整篇《系辞》的内容不符,干脆把十二盖取删之而后快。
反正在今天年11月22日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在那一本书上或者那一篇文章上,看到过有谁能够用类似于我们的理解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的!
通过对以上十二盖取中四个盖取的解释,相信阅读过我们这些文章的各位读者网友,已经看得出我们对《易经》的理解,跟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了吧!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二千多年来,这么多的文人学者,对于这么简单的十二盖取,都难以理解呢?以至于对《易经》的象的理解,都始终无法自圆其说呢?
对于这种种问题,我们将在文章中,再来仔细分析。
象,是《易经》的核心,要理解象的含义就不能离开《系辞》
利用《易经》来指导生活工作,就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系辞》第二章内容,包含了《易经》的创作原理和读解方法
《易经系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孔子:要从三方面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