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神马都是浮云”是流行了一段时间的网络用语,但在现代人眼里,什么都可以是浮云,唯独富贵要除外。
当然,孔子并不鄙弃富贵,他认为取得富贵要符合道义,不义的富贵,才是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这一则也有不同的解释,普通的理解是,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就不会犯大错误了。但李炳南先生却说这里的“五”和“十”不是指年岁,而是指年数。意思是孔子晚年才开始学《易经》,相逢恨晚,他说如果能够上天再给我多加一些寿命,让我多活几年,给我加五年,或者加十年,用来学《易经》,就可以无大过了。
孔子到底是多少岁开始学《易》的,已经无法确切知道了,但他读《易》是非常刻苦的,《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不可不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其深奥难懂,我一直对《易经》接触不多。也准备从今年开始好好读一读《易经》,倒也不奢望从此“无大过”,但总会有一些收获吧。
我今年四十五岁,看来比孔子学《易》要早了几年,笨鸟先飞,一笑。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言”就是古代通行的语言,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孔子也讲普通话,可见统一语言的重要性。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何等的境界!我辈凡夫俗子,面对生活的琐屑和艰难总是禁不住忧从中来,而时光岁月的磨砺又往往使我们未老先衰。呜呼,悲哉!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上天把道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这是何等的道德自信!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君子坦荡荡,事无不可对人言。孔子和学生朝夕相处,不需要私人空间,也没有个人秘密,这在现代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何晏《集解》说:“谓圣人君子善人,指当时天子诸侯而言。”他认为孔子说的圣人、君子、善人,都是专指天子和诸侯的。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说,“圣人,神明不测之号”,“君子,才德出众之名”,“善人者,志于仁而无恶”。他认为圣人就是圣贤,君子就是才德出众的人,善人是立志行仁,没有恶行的人。而“有恒者”,宋朝理学家张栻说,“有恒者,不贰其心”,就是能够专心一致保持志向的人,就叫有恒的人。杨伯峻先生说这里的“恒”和孟子的“无恒产而有恒心”的“恒”字是一个意思。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自然是不能保持自己的志向和操守了。可是,这样的人,不但古代有,现在也不少,到处装模作样,打肿脸充胖子,其实他们无论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好不了。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是一个地方,郑玄注解《论语》时说,“互乡,乡名也”,“其乡人言语自专,不达时宜”,就是说互乡这个地方的人说话很自大、很傲慢,很难交往。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孔子的学生们都感到很疑惑。孔子说,我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
“洁”,朱熹认为应该当作“修治”来理解,就是修身、治身,把自己修饰得很整齐,这代表尊师重道,所以是诚心诚意来求学的。所以孔子说,别人改正了错误来求进步,我们要赞成他,不要死抓住过去不放。“保”就是守,就是死记住。
从这一则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观念和对人的态度。我们也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不要总纠缠住一个人的过去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