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易经》历史的考究,皆有官方的文献,我们只是照搬几种说法,或者说,照搬一种我们认为靠谱的说法。是否有新的历史考究,那是考古专家的工作,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流传最广的《周易》,认真学习经里的文化,习得多少,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我学习《易经》的方法,就是追根溯源。想要学好《易经》,就要了解它的成书年代,写成经历。我们知道,易经八卦相传最早由伏羲所作,伏羲相传是上古正神,距今多少年,不详。我们不去考究神,我们只对留下的八卦,进行学习。
首先来讲,八卦是什么?最早的八卦,只是八个图像,没有任何卦名之说,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有文字解读的时候,已经到了有夏一朝。可以说,王朝的兴起,是文化产生的标志,没有文化,也就无从谈起王朝统治。因为,统治人最基础的条件,总要对统治者有认知吧。所以,八卦形成于有文字之前,那么他就只能是八个图幅。
那么,这八个图幅又是怎么个来历呢?还是跟文字产生的历史有关,人类最早的记事方法,是在青石上划道,有说是系绳,远古时期,哪来的绳子?即使有了,也是非常宝贵的生活用品,哪里舍得把一根绳子系在那里?而用石头在青石上刻画,一是石头哪里都有,方便,一是刻在石头上,保存的时间会很久,也好给别人讲解。
那么最早的刻画是什么呢?就是一道,相传轩辕大帝每渡过一次渭水,都要在河边的一块大石上刻画一道,而且每次的长短都不一样。有人问他,这根长的是怎么回事?大帝说,“这是我第一次浮水过河,同行十几人,只有我活着浮过了渭水,那天的水流很急,像一条长长的急流”。这就是最初的记事方式,而这种方式,只靠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特殊的符号记载,所以那个时候的事情流传下来,都叫相传,传说。
记事如此,做事也是如此。人类从最早的刻画,开始记录每天的日常,一画代表一天,后来发现今天只做了半天事,那半天的事,被一场雨,给断开了,开始的时候,就刻画一条短的线,证明今天只做了半天事。后来发现一天之中,只被耽误了一会时间,下午又可以继续劳作了,那就在上午那道线下面,再画一道,证明在这一天劳作当中,被某种事情打断。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阴阳爻,阴爻为“--”断画,阳爻为“——”一画,也可以称之为连画。
再后来,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画开天,阴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天我们读这句话,除了感叹古人的智慧,也就学到这一句话的理论。可是这一句话的理论,也许对于现代人来说,稍做研究,就可成文,而那个时候呢?这样一套系统理论,可能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甚至几百上千年,不断积累口口相传的经验,才在某个时间点,由某位智者,利用三画表意,演化出最初的先天八卦。相传是伏羲氏批八卦,可是有谁知道,它经历了多少年的观察积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八卦?
这就是最初先天八卦的成图过程,有了这个认知,我们再去学习《易经》,就会发现,易的入门学习,就是从易而入,化繁为简,了解了易的基础框架,之后再去每卦每爻,认真学习,了解他们其中的关联,递进,互补,互根,相生相克,进而可以再做某一领域的易的研究。
我之前说,学好数学,对易经的理解有多大帮助?反之,学好易经里的数学理论,对我们又有多大帮助?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易的八卦,有基础的数学理论解释,我们经常说的一画开天,为什么“乾”卦,是三根阳爻形成呢?“坤”卦又有三根阴爻形成,而又为什么只有八卦?不是三卦五卦?这就是一个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事实上,一画开天,它的表现形式却只能是三画,一画天,一画地,一画人,形成“乾”卦,亦称三画开天,那么对应的“坤”卦,就有画形成。三画阴爻,三画阳爻,相互交错,上下递变,它只有八种变化,所以它只能是八卦。这就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这就是学习《易经》里的数学理论的变化。
有了对易经八卦的形成过程的认知,我们再去学习它的基础系统理论,对易的掌握也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