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八卦洛书河图后天八卦的形成和出

一些易学基础常识

黄灿亮

这是在之前文章的基础上修改了一些图片和添加了一点内容重新发表的。

摘要:

古人对先天八卦、洛书、河图、后天八卦这些易学早期基础知识的研究已经很多了,可惜还不能说清它们的形成与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作者尝试站在远古之人的角度,以图片的方式来解释这些问题。在一番研究之后,作者得出了先天八卦、洛书、河图、后天八卦的整个推演过程,而且解决了“八卦中各卦的五行属性是如何确定的”这个千古之谜。更重要的是,作者发现古人利用先天八卦的卦名来作为五行分阴阳之后的代号,而所谓后天八卦只不过是这些代号位置变化之后的五行相生图形罢了!

一、先天八卦、洛书、河图出现的先后顺序

(一)、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

1、太极代表完满的能量体“十”和最初的那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阴阳未分时是“一”,而在“一画开天”之后分阴阳变成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其实宇宙中的所有东西依然属于一个整体,依然是“一”。也就是说,在太极还没有开始演化之前,已经包含了宇宙所有东西。如果我们把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演化路线反过来看,就可以看到现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会归于太极这个“一”,而这个“一”看起来似乎什么也没有,其实早就包罗万象。

2、所谓能量“十”是指一个事物开始时的能量,而同一类型的事物开始时的“十”都是不同的,不是说包括宇宙在内的所有生命开始时的“十”都是一样的。达到最高标准的“十”几乎不会出现。

3、与生俱来的“阳气”是“先天”、日常补充的能量(阳气)是“后天”。如果“阳气”的消耗超过“先天”带来的量,那么事物会“消亡”。如果“后天”日常的能量(阳气)补充不足以支持生命的活动,那么事物也会“消亡”。如果后天补充的能量与先天的“阳气”都充足,那么生命会长。反之则短。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先天与后天”的配合问题。

4、所谓“八卦横图”只不过是记录上面那幅图的形成过程。

(二)、古人按照太极分阴阳画出八个卦,为了节省空间而方便记录,于是制作成先天八卦这种圆形图案。古人假设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未出生时总能量是“十”,出生后能量经历由“九”到“一”的衰减过程,归零则“消亡”或者以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出现。为了方便表述这个过程,古人觉得有接近九个数字的先天八卦可以拿来一用。古人把八个卦按照它们生成时的“阳气”多少来划定能量的多少,发现先天八卦图只要“震卦”和“巽卦”的位置对调,再在中间加入一个“五”,正好能表达能量由“九”到“一”的衰减过程,于是有了下图。

1、此图是古人假设的事物能量(阳气)递降路线,是一个事物“气数”的流动方向。中间的“五”作为连接“六”和“四”的点,以示事物能量(阳气)递降的方向(以虚线表示)。

2、能量(阳气)递降的①、②路线为河图、八卦五行属性的确定、后天八卦的发现都要遵循的两个运行方向,我们不能太在意洛书的数字分布而忘记了事物能量(阳气)递降路线才是重点。

3、其实能量(阳气)递降的路线就是一幅太极图。

(三)、当确定了各卦的能量(阳气)数字是多少后,再以数字的形式放回先天八卦的各个位置中,即能量为“八”的震卦和能量为“二”的巽卦回到先天八卦原来的位置中,从而形成洛书。

1、所谓“洛书”,其实就是古人借用先天八卦的各卦来设定为不同的能量(阳气),然后来表述一个能量体为“十”的事物的能量(阳气)流动方向。

2、古人记忆洛书数字方位的口诀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如果单从这口诀来看,“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现代的一般人怎么知道“二四”与“六八”的左右位置呢?即使暂时记住了,长时间不用也容易忘记。如果记住能量(阳气)递降路线,那么可能只要记一次就能永久记住洛书数字的方位分布。

(四)、由于远古时代没有纸,那时的人以口授相传,为方便记忆,把洛书记成一串数字“七二九四三八一六”。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所以记忆时也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也就是从最右边的“七”开始,再从“九”往下走,所以才用“七二九四三八一六”的数列来记忆洛书。

(五)、在没有方便的记录工具的情况下,远古之人为了记录能量递降的①、②路线和上面的数列顺序(“七二九四三八一六”),于是把两者糅合在一起制作成河图,即把上面数列与能量递降的①、②路线配对。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两根从头到尾都绑定在一起的绳子,“七”在路线①的开始位置,“九”在路线①的中间位置,“八”在路线二②的中间位置,“六”在路线②的结束位置。只不过这两根“绳子”是按能量递降路线的形状来摆放的,所以“七”自然在路线的最前端了(也就是河图最上方的开端位置),而“六”就在最尾端了(也就是河图最下方的结束位置)。由于“九”绑定在路线①的中间位置,所以“九”按照能量递降的路线反而流动到河图的最右边了;而由于“六”是上面数列结束的位置,所以它反而在“一”的下面。我们由“六”反推上去,“六一八三”,“八”自然也就在“三”的外面了。所以我们看到路线①的外面是“七”、“九”这两个奇数或者说阳数,而路线②的外面是“八”、“六”这两个偶数或者说阴数。以前古人看到河图所呈现出来的“怪异”形状和奇特的数字分布,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原理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我们所熟知的河图没有标明①、②路线,那是因为古人知道“七二九四”的走向就是路线①,“三八一六”的走向就是路线②。如果我们按照古人正常的书写习惯来写出河图的数字,我们就能得到洛书。

(六)、在还没有发明书写数字的远古时代,人们用虚实(黑白)圆点所表示的数字来画图,那么河图的整个画面看起来就是一圈的圆点,这样看起来难免会混乱。于是古人想出把两个数字重叠的方法,这样数字与数字之间就有足够的空间,人们看起来才不会错。古人之所以在河图中间画上十个圆点,是因为洛书对位的数字相加是“十”,这样才不会根据河图制作洛书时弄错了方位。或者这个“十”是为了表达一个事物的能量是“十”?

1、有的古人以为类似春夏秋冬顺时针圆形运动的各种规律皆出于河图、洛书,其实他们误解了。类似春夏秋冬顺时针圆形运动的各种规律是一回事,而河图所表示的一个能量是“十”的事物的能量递降路线与洛书的数字方位结合又是另外一回事。古人之所以把类似春夏秋冬顺时针圆形运动的各种规律附在河图、洛书上,那是因为古人发现河图、洛书在形状上可以归纳类似“春夏秋冬”这种圆形运动的所有事物,就像五行、天干、地支、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等等。经过后人的不断发现、累积、完善,最后形成了世界特有的中华术数体系。

二、后天八卦的由来

后天八卦是由先天八卦能量(阳气)递降规律与类似地球春夏秋冬的循环运转规律共同形成的,就像人类的生命从“天”(乾)而降到入“地”(坤)而安的路线和身体状况随着一年四季变化两种规律共同作用一样。在生命开始的那一刻,万事万物不但开始了能量不断消耗(人类在自己不主动修炼的前提下)的过程,而且已经完全与地球融为一体,所以算一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把地球的影响也算上,于是有了后天八卦。没有地球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后天八卦”。也就是说,“后天八卦”随着地球的出现而出现。如果地球因为一些因素而偏离了正常情况,那么地球上的万物也必然受影响。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与地球的运转规律(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很不同的星球上,那么我们也必然会有与在地球上很不同的生活规律和身体运行规律。如果我们要在那个星球上计算一些东西,必须要修改后天八卦的内容,即使那个能量(阳气)递降规律是不变的。

(一)、如果后天八卦真的是传说中为周文王所发现,那么他可能认为既然能量递降规律是不可能逆转的,只有遵循天地自然的运转规律、阴阳消长的变化、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才能扭转乾坤。周文王发现“火金木土水”的相克就像事物的能量递降一样,于是根据“火”能量最高、“水”能量最低的原则把五行安排在能量递降的路线中,从而形成下图。

1、请不要太在乎“木”在中间的虚线位置,这样只不过是要在整条能量递降的路线上均衡地安排五行。如果“木”要与能量递降路线上的数字配对,当然要和其它数字对应。

(二)、在上面那幅图中,周文王发现五行配对不上能量递降路线外面的八个位置,于是把金、木、土这三种“固体”分阴阳而各变成两个,那么根据能量(阳气)递降的路线就变成下面这幅图。

或许五行分阴阳应该是阳在前、阴在后的

(三)、那么这时为了把能量递降路线上的五行相克变成地球顺时针运转方向上的五行相生,于是把“阴土”放到“阴金”的位置,“阴金”、“阳金”、“阴木”、“阳木”这四个“棋子”分别沿着能量递降路线往后挪动了一位,也就是“阴金”挪动到“阳金”的位置,“阳金”挪动到“阴木”的位置,“阴木”沿着中间的虚线挪动到“阳木”的位置,“阳木”填补“阴土”移动后形成的空缺,从而形成下图。

(四)、但是在没有方便的记录工具的古代,要记录五行分阴阳之后的图形实在很麻烦,特别是竹简。在地上画出来当然没问题,可是要流传下去就得想想办法了。

当初古人用先天八卦对应自然界中的八大象,“一画开天”时“上下”当然就是“天地”,而坎卦的形象就是流水,所以以“坎”来对应“水”。在自然界中和“水”相对的是“火”,所以“坎”对位的“离”自然就是“火”。在周文王之前,八卦与五行本来是不同的理论体系。周文王发现先天八卦中有火、水,五行中也有火、水,于是就借用先天八卦各卦的名称来作为五行在能量递降路线分阴阳之后的代号。因为金、木、土这三行分阴阳之后,不好记住哪个“金”是阴、哪个“金”是阳,所以只好用“兑”来作为“阴金”的代号,用“乾”来作为“阳金”的代号,其它卦也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先天八卦中的“离”、“坎”按照下面那个图的“火”、“水”位置定位而两相重叠后,其它卦则自然对应其它三行,从而形成右边的图。古人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兑”是金、“乾”也是金,其实八卦中各卦的五行属性就是这样确定的。

1、其实古人把顺时针旋转了九十度的先天八卦套在这个五行图上只不过是为了用不同的卦来对应不同的五行,这样才不会混淆五行在能量递降路线上分阴阳之后的金、木、土三行,也就是说先天八卦的每一个卦只不过是被借用来作为五行变化之后的代号,我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卦的名称上而忽视了其背后所表示的五行含义。

(五)、当确定各卦的五行属性后,再把各个卦名标记在五行相克转换为地球顺时针五行相生的图形上,那么就能得到我们熟知的后天八卦。所谓的后天八卦就是这样来的,它不过是古人借助先天八卦的卦名来作为五行分阴阳后的代号,然后用这些代号表示分阴阳之后的五行在顺时针方向上的相生。而后天八卦也由于形状上的原因,被后人用来作为方位的代号,即“东方震”、“东南巽”、“南方离”、“西南坤”、“西方兑”、“西北乾”、“北方坎”、“东北艮”。

1、右图按照春夏秋冬的运转顺序即是相生之局。或许古代圣人觉得既然一个人、一个事物从出生到“消亡”的能量递降是无可避免的,那么唯有遵循地球五行相生的规律才能对我们有助益吧?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的生命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的效果。

2、后天八卦的形成是告诉人类,无论是能源还是其它工业、事业,都要做成可以循环相生的模式才是长久之道,否则只不过是按照万物自然发展的方式而走向灭亡。

3、古代圣人发现的知识一旦失传,后人即使花很多努力也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就像易学和中医。

后记:

本人在看了来知德前辈的《来注易经图解》、江永前辈的《河洛精蕴》、南怀瑾前辈的《易经杂说》、曾仕强前辈的《易经的智慧》、任法融道长的《周易参同契释义》等等名家的书和当代很多易学爱好者的研究后,觉得他们对于洛书、河图、后天八卦的形成这些问题的解释比较牵强,于是自己探索一番而得到上文的结果。

多数学习易学的人会陷入故纸堆的迷阵里而不能从最本真的源头思考,哪又怎么可能得到答案呢?

至少从《易传》开始,人们便不知道“八卦中各卦五行属性是如何确定的”,也不知道先天八卦如何转换为后天八卦。《易传》中有些内容也是作者穿凿附会。“八卦中各卦五行属性的确定”是易学的关键之处,搞不懂就不知道后天八卦是如何形成的,对一些易学知识可能会一头雾水,只知道学习前人的操作,不知道原理。

当然,这里有很多我自己的猜测,只不过这些猜测结合了古代易学传说的元素,当然不可能讲出真实的情况,只是谋求在内容推理的正确性与事情的发展作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合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