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六经之首,向来被尊称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智慧经典《易经》,虽然从古至今都是名声在外,令许多的人觉得其有非同小可的影响力。网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其中的智慧,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如果真的让人去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恐怕有许多人就会傻了眼,因为这其中的智慧和内容,如果不是真正对她有所了解的人,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易经》虽然是我国古代人们的集体创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堪称中华文明的源头,有得唇膏无比的地位和价值,但是其作者到现在都没有定论,因为史料所限,基本上已经不可考证,只能说是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祖先们的集体创作。网图后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才有了“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就是伏羲创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系辞、文言》等十翼,这三位都是公认的圣人,所以以之代表上、中、下三古时代,后来也就慢慢的变成了大家所承认的一种说法。但这也仅仅是一家之言而已,除了春秋末年的孔子读易而韦编三绝,并且撰写了《彖》等十翼以传于后世,可以使人信服之外,前面的二圣,我们只能是承认他们是那个历史中智慧的代表人物,却不足以认为他们就是真正的作者。网图因为象《易经》这种智慧经典,其书中所含的智慧广博无边,放之四海而皆准,小至于人,大至于国,广袤如天地,都在易道的演化之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超出易学的研究范围,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是某个天才人物在灵感刹那的迸发,而肯定是人们智慧的日积月累而成。我们不否认天才的存在,但天才往往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智慧层叠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认知而平白无故的出现了天才,那肯怕就值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网图比如现在某些学习《易经》的人所热衷的伏羲在远古时代因见龙马负图而创八卦之说,便是将众人之智集于一人之名的所谓天才式的创作,可是“河出图,洛出书”是先秦之时才有的说法,而其图像的出现则更晚。但是在孔子所写的《系辞传》中云:“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则是肯定了伏羲氏的地位和其作为创作者的说法,因为在《系辞下》中有这么一句“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包牺氏即是伏羲氏。网图那么伏羲氏是不是真正的《易经》首创者呢?不一定,从《易经》中的内容来看,其演变和积累肯定都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很难想象其是某个天才人物的刹那灵感迸发所成,玄机虽有,却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凭空产生。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将其作为《易经》的创始者呢?很简单,就像现代的人们集体创作出了一个成果,却只派一个人前去领奖一样,伏羲氏就是中华民族在那个上古时代的智慧代表,因为作为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创世神,人文始祖,三皇之一,伏羲氏是最佳的代言人,缺乏明确史料的时代,人们将传说中的智慧代表确立为智慧经典《易经》的始创者,其实是能够理解的。网图在一个没有文字的年代,人们画像为卦,逐渐的积累智慧而最终成就了《易经》这部绝世奇书,并经过后世圣人的演绎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是中华民族的幸运,所以伏羲氏是不是《易经》真正的创始者,其实无关紧要,所有有志于学习易学的人,只要能够潜心钻研其中的智慧并有所得便足够了。网图对于《易经》真正的作者是谁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我们还是可以按照现在已经约定俗成的说法去加以理解,而不必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去浪费在这种没有意义的问题之上,毕竟这个年代与我们相差的不是一点远,而是很远,即使你想寻求真相,恐怕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