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易经颐卦求人不如求己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籍;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我们看《周易》要从中看出为什么吉,凶,悔,吝,无咎,对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有什么启发。

下面来聊聊“颐卦”,也就是自求多福之卦:

1.彖曰:颐(yí),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yǐ)哉

颐,贞吉:颐卦,坚持使用正道处理问题,就能获得吉祥。

养正则吉也:用正道养身,养活自己,就能够吉祥。

观颐,观其所养也:观察事物的颐养之象,观察获得养育的客观条件。

有些人是被别人养着的,活得很轻松;你要考虑其客观条件是什么?你具不具备?比方说富二代继承家业,你是不是富二代。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自己谋取食物,不依赖于他人,观察自己的谋生之路;大部分人都应该依靠自己,也只有依靠自己,才是安全的。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天地万物是无私的,养育万物;圣人是无私的,养育贤人和万民。

颐之时大矣哉:颐养之时的意义实在太伟大了。

什么是“颐之时”?

天地养育万物当然是有一定规律,把握一定时机的,雨露阳光的滋润,四时阴阳的交替。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当然也是有规律的,也自然符合“天时地利人和”之道。

2.颐,贞(zhēn)吉;观颐,自求口实

颐,贞吉:颐卦,能够坚持正道,就能够吉祥。

观颐,自求口实:观看颐养之象,就会明白自己谋生的道理。

3.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山下有雷,颐:山下响动着震雷,这就是颐卦之象。

君子以慎言语:君子由此得到启示,要谨慎地说话,避免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图个嘴爽,一个雷出去了,震慑住了对方,乃至于伤害了对方,后面就埋下了灾祸。

节饮食:节制饮食,吃饭七分饱,得以休养生息;过个嘴瘾,酒足饭饱,晚上睡觉肠胃不舒服,就难受了。

4.六二,颠(diān)颐,拂(fú)经;于丘颐,征凶

颠颐,拂经:颠倒颐养之道,反过来向下属乞求食物以获取奉养,违背了常理,颠倒了规律。

于丘颐,征凶:“丘”就是丘陵,小山的意思;往高处求取养育,必然也会遭遇凶险。向上乞求,去找外援帮忙,势必难以如愿。

你落难了,不管问谁借钱,找谁帮忙,被拒绝是十有八九的事情;人要是不能自力更生,是挺危险的,实在太被动了。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乞求始终有凶险,是因为他的行为违背了常规;求人不如求己。

5.六三,拂(fú)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yōu)利

拂颐,贞凶:违背颐养的常理,哪怕持守正道来做事,必然会有凶险。

首先这个大方向已经错了,哪怕坚持使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也是有凶险的。

就像南辕北辙的故事: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xī)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yù)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意思一个人要去南面楚国,却往北方走;自认为马跑得快,可以日夜兼程;但事实是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十年勿用,无攸利:十年无所作为,没有任何好处。“十”是数的结束,十年勿用,代表“最终不可用”。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bèi)也。

十年无所作为,因为违背了颐养之道。

这种不求自养而妄求依靠他人的想法,终不可用,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有些父母,养儿只是为了防老,也是不善的念头。

6.六四,颠颐,吉;虎视眈(dān)眈,其欲逐逐,无咎

颠颐,吉:此时此刻,颠倒过来,向下求取颐养,是吉利的。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官员的俸禄是来自于百姓,但是反过来为百姓做事。

在易经中,这个时位非常重要;领导批评教育同事,和你批评教育平级同事,显然效果是不同的。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像老虎一样盯着猎物,对没有止境的欲望时常警醒,可以确保没有灾祸。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颠倒过来,向下求取颐养,这是吉利的;因为君主尽管取之于民,最终施行光明之道,能够用之于民,为人民服务。

7.上九,由颐,厉吉;利涉(shè)大川

由颐,厉吉:天下百姓依靠君王养育,得以安居乐业;肩负如此重任,必须谨防危险,有所戒惧,才能获得吉祥。

利涉大川:有利于渡过大河大川,克服艰难险阻,最终获得成功。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虽然艰难,但仍然吉利;最终会有大喜庆,赢得最后的成功。

“颐卦”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养,一种是养人。

首先,自养要始终拥有德行,持守正道,才能够吉利。

其次,养别人一定要出于公心公道,能力大了一定要帮助别人;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育万民。

这两种情况就是“颐卦”的吉祥之道。

最后,分享我正在阅读的这部小书,张其成老师的《易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