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的玄幻小说和武侠小说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四象阵法”之类的描述,把他们讲的是神乎其神,威力巨大。这让一般不了解“四象”真正内涵的人,对他充满了想象,觉得他既神秘又神通广大,似乎是除了阴阳之外最让人有无限想像可能的一种力量。那么《易经》的“四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神秘吗?“四象”最早的出处在《易经.系辞传》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孔子认为《易经》效法的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个演变规律:太极者,宇宙的本体、起源(即《列子》所说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两仪者,阴阳也,四象者,阴阴之渊府也,八卦者,阴阳之大成也。不管后人后来往四象上加了多少的附着物,但是在现存的史料与考古发现中,四象其实一开始指的就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种阴阳二气的不同状态。象者,像也,就是以象去类比天地之间的各种事物状态,是易经中最主要的认识取象手段之一,也是古人对世间万物规律的一种认识和总结。《易经》是一本以最基本的、简约的手段去发现这世间万物规律的书,阴阳是最基础的手段,而阴阳我们知道他是一体同源,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消长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既互相平衡制约,又相互对立斗争,又彼此依靠生存,无论阴气或是阳气,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随时消减,比如春天,阳气初生,是为少阳。到了夏天,阳气旺盛,可是太旺盛了却不可持久,“亢龙有悔”,所以是老阳,既然是老阳,力量就必然有所不及,那么阴气就会开始萌发,到了秋天,老阳虽然是还不想退场,可是更有生机的少阴开始登场亮相了,随着力量的积蓄,很快便会“履霜,坚冰至”了,老阴开始了发威,可是同样的道理,“过犹不及”,少阳又会慢慢的开始迈开他的脚步迎接新的轮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太极,两仪,四象(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个规律适应于世间乃至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只要是阴阳二气所产生的事物,这个规律就不会改变。古人认为“一体之消息盈虚,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可以和天地日月相参相应,那么以我之情,求万物之状,不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吗?有一个成语叫“提纲挈领”,抓住了“四象”这个最基本的规律,再反过来去印证所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可以做到洞若观火,对真相了然于胸。一身之内,万物之间,若想脱离这个规律而存在,恐怕是不可能的。
以此观点来印证《易经》中的各种事情,则可以清楚的看见阴阳二气的流转以及悔吝吉凶的产生过程,这一点在各卦的初爻和上爻表现的最明显无误。举个例子:在易经中,六是老阴,七是少阳,八是少阴,九是老阳。如果我们在卜卦的时候卜到了六和九,也就是老阴和老阳,那么这六和九的爻性质就必须改变成相反的属性,为什么呢?因为老就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到了未段(亢龙有悔了),应该变了。而七(少阳)八(少阴)却不需要改变,因为他们的发展正好合适。这是《易经》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也正好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四象循环流转的一个过程。知道了阴阳二气的属性,了解了四象最基本的内涵,对我们理解八卦这个最古老的《无字天书》有着很好的帮助,对于将来推演各种事物的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年轮的前进,四象说也慢慢的被冠上了各种各样的涵义,最著名的大概要数古代星宿神祗信仰中的东方(左)青龙,西方(右)白虎,南方(前)朱雀,北方(后)玄武,这四个象征在中国恐怕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后来随着取象的增多,青龙又代表了木,白虎又代表了金,朱雀又代表了火,玄武又代表了水……如此等等。取象越来越多,象征越来越广,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员,基本上是不可能将四象内容理解清楚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一说起《易经》,便觉得它“玄之又玄”的原因所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凡有象有形,则有阴阳,有阴阳则必有老少,有老少则必会发生变化。易象虽广,不过阴阳一体,知道了这一点,则四象为何物,岂非掌上观纹般容易吗?
又:有许多学习《易经》的人,往往在解释经义的时候将二十八星宿、金木水火土……等许多的内容加在一起阐释,这都是依各人的学养、理解、悟性、师承……等有关,不可强行要求一致。还是那句话:看各人的缘分,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一个不能包容并蓄,时时存门户之见的人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