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身为贩枣人,为何喜读春秋知道他真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于关羽这个人物一定不陌生,他作为蜀国最有实力的武将,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小说中,关羽年轻时在家乡杀了人,因此逃亡在外,依靠贩枣为生。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机会接受教育的武将,却十分喜欢阅读儒家经典《春秋》,这一点一直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不过随着对于关羽身世研究的深入,他在逃亡之前的事迹逐渐被人们发现,这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和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关羽。我们知道关羽的家乡在如今山西省的运城市,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当地的村民在一晚梦到了关羽,其在梦中向他展示了“易碑”两个字,他并不知道这个梦代表了什么。在他醒来之后,在村中闲逛,看到有人在清理水井,并从井中捞出了一些残破的石块。他赶忙上前仔细端详,发现在这些石块上居然有文字。联系到前一天晚上的梦境,他立即将这些石块收集到一起,将它们拼接了起来,发现这是一个石碑的碎片,而上面记载的正是之前不为人知的关羽父祖的情况。根据石碑上碑文的记载,关羽的家族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关羽的祖父关审出生于汉和帝永元二年,其虽然没有入仕为官,但是对于经学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对于《易经》和《春秋》尤为擅长,并经常以此教育自己的后人。关羽父亲叫做关毅,他自小就受到家学的熏陶,也是一位正人君子。在关审去世之后,其为父亲守孝三年,表现十分恭顺,受到了家乡百姓的称赞。关毅的这种做法,说明其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在当时也是一名读书人。关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之中,自然也会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小就对儒家经典感兴趣,而他们家族的家学又以《易经》和《春秋》为主,关羽喜爱阅读《春秋》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关羽的家世也可以说明关羽为什么对士大夫阶级关系并不融洽,关羽家族虽然有家学渊源,但是其父祖都没能入仕为官,这说明他们和当时的地方官员可能关系不佳,关羽的外逃也可能与此有关。这种经历让关羽对于东汉末年的士大夫贵族们有一种天然的抗拒,这也是其“傲上”的根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