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学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节课,学十二地支。
五行、天干、地支、纳甲,这些知识,都是学《易经》的基础。
天干、地支的关系。从象的角度看,
天干,是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对地球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地支,是月亮与地球之间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从数理的角度看,
天干,是五行的5大元素流转,每个元素各有阴、阳两种属性,5×2=10,演绎出十天干。
地支,是来自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为6,再配阴、阳两种属性,6×2=12,演绎出十二地支。
什么是十二地支?原始十二地支曰: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
这个不用记,知道即可。
很多年前,我读《史记》的时候,文中就有写“摄提格”,当时不懂,后来研究《易经》,才知道这是原始的历法名称。
简化后的十二地支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天干和地支,共同形成中国古代传统历法纪年。
读音: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子南午北,互为纲纪。
《周易参同契》云:“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
我读高中时,特别喜欢上地理课,老师讲“本初子午线”,现在还记忆深刻。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