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本质是天地全息理论和五行能量构建的能量度量体系。
在先天八卦图上,伏羲将天地当作一个大的坐标系,用八卦来做标记,用八卦所代表和具有的物质属性,来对天地运行状态进行描述。这张先天八卦图是一张囊括了天地方位时空的全息图,同时又用能量关系: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做了描述。这种能量关系的描述到了商代以后,又被具体为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金、木、水、火、土。
伏羲的先天八卦图本身是一张描述日月运行和季节变化的信息全息图。人和事物在这个全息的、带有能量和变化的坐标系中,就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变化和结果,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慢慢积累起来,就在一定程度上对生命和事物的发生发展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慢慢变成了人们可以知过往而鉴未来的预测手段。
到了周文王的时候,易经的八卦被推演出六十四卦,同时将一些平时做预测记录下来的文字,整理成爻辞和卦辞,附在八卦的每一个卦和爻的后面。
占卜准确的道理在哪里呢?其中的道理是这样的:人体实际上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人体在每时每刻都散发着能量,当这种能量用人的意念集中起来。作用于预测过程中的起卦道具上的时候,就会带有一些特定的信息,这些特定的信息可以用特殊的方式做度量和描述。
占卜,就是这样一个获得特定信息和读取特定信息的过程。但人体的能量会随着意念的不集中或者不能持久保持集中,而变得能量有耗散。这样,所做的预测就不能保证获得比较准确的特定信息。于是,古人对预测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准备。
过去的占卜官在重大事情占卜之前,要提前一天焚香沐浴,然后静心打坐,调整身心状态,摒除一切杂念。次日开始预测之前,更要向天地进行祈祷,这之后才能进行用著草或龟甲来进行占卜,而且中间不能有任何干扰和中断,一旦有其它信息干扰,占卜就不灵验了。
当今社会,虽不必如先人那样繁琐,但在预测前意念专一、避免干扰还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