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日志第二稿第三

第二稿按语:

关于“按语”的说明

“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日志第二稿”分整理与写作,整理部分是探索日志本身,其以当时撰写日志的年月日时间作为标识;写作部分是我在整理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用“按语”的形式标识,第一稿整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标识为“第一稿按语”,第二稿整理过程中的感悟标识为“第二稿按语”。

原第一稿时的心得体会是以“篇前(中、后)按”的形式标识的,并注明了心得体会的具体日期,在第二稿的整理中统一改为“第一稿按语”与“第二稿按语”,并去掉时间标识。

我这次“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历时近六年的时间,我读了大量的书,包括先秦经典、世界大师、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粗略算下过,数百本总是有的,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用易经模型在资本市场中进行了逐级的试错,试错过程长达数年,我撰写了大量的试错日志;探索日志的字数我没有具体统计,但两三百万字之上总是有的,探索日志的内容非常庞杂。

把这些庞杂的内容统筹起来非常不容易,我前期测试过几种体裁方式,包括小说的方式,但最终选择了“日志+按语”的形式,我想就这个阶段来说,这个形式或许是最适合对如此巨量、庞杂的文字进行整理了。

为什么在整理“探索日志”时要加按语呢?

“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是一个试错前行的过程,走出来了回头望去才知道有些地方是错的,或者说是更充满玄机的,但当时正在探索行进中时是不知道的,如果在后期的整理过程中不加“按语”指出当时的错误、玄机与路径,整个探索过程就显忽东忽西,忽南忽北,不仅是读者,包括我自己都如坠雾里,我当时是怎样产生了如此荒唐的想法,或者说如此奇妙的构想呢?需要用“按语”的形式予以说明。

同时写作“按语”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拔高探索日志与自我的过程,“不输与赢的思想体系”的形成或许就是在写作“按语”的过程中形成的。

特此按

年10月2日

易经诞生时人类还生活在近乎游猎的时代,现在已经无法体会到那时的人是怎样思考的。股市是近几百年才产生的东西。两者是两个领域的,就建模的实质而言,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易经六爻卦的内卦与外卦是两个完整的个体,而股市中的大盘是由个股组成的,大盘实质上不是独立存在,六爻卦的内卦与外卦与股市中个股与大盘的映射对应,只能是一个模糊的共时性效应。

年10月8日

我用易经六爻卦建卦规则建构了股市中的K线与均线系统,把股市中的K线均线转化成了易经中六十四卦的卦象,然后借助先哲圣贤们对卦象的解读来解读股市。这种转化方式听起来是否荒唐?

易经的卦象是自然界中一些现象的模拟,其起点是阴阳。这个理论说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组成的,阴阳之间是互为依存,相互转化的。

据说是伏羲氏先创出八卦,周文王演绎出六十四卦并写出卦辞,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又对六十四卦进行了细化,写出了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并定义了用九、用六。孔子等先哲又写出了解读易经的十翼,包括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彖传、大象传、小象传等,易经开始流传千年了。

以上只是易经卜筮系统演化的历史。先哲们如何思考、推演易经六十四卦的已不可知,我们现在只能借助已经流传两千多年的卦爻辞并结合卦象,来返推先哲们点滴的思绪。

我们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先哲在推导卦爻辞时一定用了内、外卦感应与爻之间的相互感觉现象。

如《中孚卦.九二爻》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说:“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这个爻辞就典型地描述了事物之间的感应现象。

我们借助易经中的感应场效应,在资本市场中建构六爻卦模型,参悟个股与大盘、个股与板块、个股中其它元素之间的感应现象。

如由K线与均线系统转化成了感应场中的卦象系统,再由卦象系统中揭示的吉、凶、悔、吝为启示,重新回到K线与均线中来,细心推演标的物的吉、凶、悔、吝等现象。

而这种推演就需要扎实的K线与均线知识了,要深入到K线与均线知识中去,在易经感应场效应的启示下开展股票基础知识的学习。

年10月12日

易经应该分两个层面来解读,一个层面是易经本身,这个预测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另一层面就是易经的应用,怎么应用呢?

基本的原理是建模,把世上的事物建成类似易经中卦象的模型。

北宋邵雍老先生就非常聪明,它用时辰、方位等元素建模构建六十四卦,又编撰了一个“女孩采梅花骨折”的故事,为其建模理论取名梅花易数。

我的股市中的易经感应场效应就大概是这样的一件事,我把易经引入了股市,用个股、大盘、板块、均线等感应关系建立起了“股市中的易经感应场效应”模型,从感应这个角度出发,试图探索一条既能解读股市又解读易经的路径。

感应,我感觉到易经就是因感应而生,而股市也处处都在感应,感应才最终是一头牛的牛鼻圈。

第二稿按语:

我昨天共有三次占卜,午时占卜“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日志第二稿”卦象,得:大过之恒。

大过卦九五爻变,上卦兑泽变震雷,整个卦象由大过变成恒卦。

大过上卦为兑泽,兑为西方之卦,震为东方之卦,兑为金,震为木。

我感觉到此卦可能预示,探索日志第二稿为大过时空中的事物,演化的方向是恒的时空。

晚上占卜两只股票卦象

登海种业,得:咸之小过

冠农股份,得:随之谦

随卦初九、六三、九四、九五共四条爻变,下卦震雷变艮山,上卦兑泽变坤地,这儿我比较困惑的是,兑泽变坤地,泽变地,这地该如何解呢?是解为顺从,还是解为收敛呢?

不同的情景中想必有不同的解法,谦卦中的地呢?

谦卦卦辞说:亨,君子有终。

彖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天之道益谦,增益谦,意思是天道喜欢谦虚的事物。

地之道流谦,我感觉“流”在这儿是“流动”、“传播”的意思,彰显或者表彰谦虚的事物。

鬼神之道福谦,鬼神往往给骄傲的带来伤害,而给谦虚的带来福分。

人之道好谦,厌恶骄傲者,喜欢谦虚者。

谦卦中的地不是收敛,而是顺从与增益的意思,对于谦虚的事物顺从并增益。

此按

年10月17日

目前开发出来的有K线、均线、MACD三种感应场模型。

感应场系统分系统内感应与系统之间感应。

感应现象分共震与背离:共震分正向共震与负向共震。

背离指得是方向不一致,就感应场效应而言,是阴阳不一。

第二稿按语:

当时开发时做了很多探索,写了很多文字,这儿只是几笔带过,原因是我个人感觉探索事物之间的感应现象是扑朔迷离的事情,如《呻喑语》所言:“意主于爱则诟骂扑击皆所以亲之也,意主于恶则奖誉绸缪皆所以仇之也”。

我没有在这上面纠缠多久就选择了新方向探索下去。

此按

坏东西,阴的东西有没有用呢?

有用,阴的东西只能悟道,拿到阳的地方来用。

有些道理必须通过阴的途径才能悟到,否则不能。

一只股票也有阴的一面与阳的一面,或者说阴的一段与阳的一段,碰到阳的一段则受益,碰到阴的一段则受损。

真正的高手做股票是用试错的方式去寻底,负阴抱阳。

年10月22日

我的人生中有一个有着天才般思维方式的朋友,每当我遇到困惑时,天才朋友总能突发灵感天才般地给我指点迷津,我称其为斤车大师。

年大牛市时我是在斤车大师的引导下走入股市的,我以前想走一条品牌传播专业的道路,不想在股市上分心。

斤车大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股市的,大概十多年前,一次见到斤车大师时,当时我们都在读易经,斤车大师给我讲了他结合易经两个卦象推导股票走势的方法:

“从易经中挑出了小蓄卦与大蓄卦两个卦象,变一只股票的K线为爻线,看这只股票前五日的K线走势是否符合小蓄或大蓄卦的前五爻,然后推断上六爻的走势”。

斤车大师的这个推导挺有意义的,但可惜没有深入下去。我当时也没有进入股市,但斤车大师这种推导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稿按语:

我正是在斤车大师推导讲解的启发下,于十年后的一个深夜产生了变资本市场中的K线为爻线,在资本市场中建起了易学道场的想法,并从那时起一路探索到今天的“大时空观势、迂回布局、阵法做事与观象叩问”中。

如今回头望去,变资本市场中的K线为易经模型的爻线,在市场中建构易学道场这件事,我感觉到其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探索路径。

在资本市场中建立易学道场,我个人感觉它并不能很好地预测资本市场的走势,无论是资本市场中的六爻卦模型、八经卦、四象、太极图模型等,其都是对于K线历史走势的变形与应用,实际上应该归入到拟合曲线的概念中。

对于历史K线的拟合并不能够预测K线未来的走势,资本市场中的传统技术指标就是犯了这方面的错误,在资本市场中建立所谓的易学模型无非是用另一种有点奇特的形式来犯这种错误,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对于未来的预测都是无效的。

那么,变资本市场中的K线为爻线,在资本市场中建立易学道场就一点用处就没有了吗?这显然不是的,其用处是很大的,用处体现在哪里呢?

在资本市场中建立易学道场,在探索K线未来走势的同时,事实上也在探索易学,在进行不确定性、预测等研究。

用易学道场来研究资本市场中的K线,首先要弄懂易学道场,而要弄懂易学道场,这儿提供了资本市场这个工具与载体,借助易学道场在资本市场中真实实践的即时反馈去感悟易学。正是在两者相互作用、以金钱输赢为结果的即时循环反馈的情形下,在读了波普尔先生、塔勒布先生、奔富、索罗斯先生、康德先生等大师的经典学说的启发下,我最终扬弃了“资本市场中易学道场”而走入到“大时空观势、迂回布局、阵法做事与观象叩问”中。

把资本市场中的标的物,如股票、商品期权等,放入到大时空中来观察,用迂回的方法布局,用阵法的方法操盘,遇到决策时借助占卜所得卦象来启发,是我这场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的成果,当然这个成果只是资本市场层面的,易学层面的或许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不输与赢的思想”了。

或许资本市场真的与易学一脉相通,资本市场真的是探索易学的非常合适的工具与载体。

特此按

年10月23日

如何分析阴与阳,这两天我用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对股价的阴与阳做了一番解读。一条K线就是一个太极,太极里含阴和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四相生八卦,八卦定乾坤。

太极是怎么演化成两仪呢?

太极没有演化成两仪,太极只是一种语言,说自己体内包含着阴与阳。

世界上很多事情惊险地一跃,看起来都很平常,但其中蕴育了非凡。

把股票价格形成中“买与卖”用阳爻,阴爻表示出来,其把两件事变成了两个符号,变成符号后可以运算了,这就是惊人的一跃。

当然仅把K线中的“买与卖”视作“阳与阴”是远远不够的,这仅是两个用来分析的工具。

分析当前的K线有什么用呢?

分析当前的K价主要是为了分析K价的趋势,均价是能够看出一点趋势了,但看得不是非常明显,这种涨价或降价的趋势有了,但口说无凭,能否测量呢?

MACD指标提出了均价差,即用短时间的均价减去稍长一段时间的均价,均价差不就出来了。

把股价转化成了趋势,趋势是模糊的概念,如果搞的准确一些,要给趋势定一个刻度,这时就出现了均差,到此就完成了惊险的三次跳跃。

第一次惊险一跃是把股价中的“买与卖”转化成了“阳与阴”,既然能够把股价中的买与卖转化成阴阳,那么能否把MACD中均价1与均价2转化成阴阳呢?

两者相减有一个确定的值,正的为阳,负的为阴。

我感觉股市已经不是那么陌生,股票也不是那么不听话了,我已经似乎听到了它或哭或笑或怒或悲或红或绿的呐喊;

它的音容已经不是那么模糊,逐步清晰起来;

它的脾气已经不是那乖戾,逐渐听话起来;

而我也逐渐地掌握了驯服它的技巧,如果它要狂啸,就让它狂啸,我们找一个平岸;如果它要飞舞,我们就乘上去,一起去舞;

高手的思维在于断事,生命的真谛在于大道至简,原本纠结在一起的事断开了,就容易解决了,悟到了最简的大道,拿此去参悟世界万象,怎会没有禅机呢?

年10月27日

天才思维模式是能产生天才般灵感的火花,就是对新方向的探索;

高手的思维模式是能够清晰的“断”,而且能够充分认识到断的意义。

追根溯源,易经与股市的交叉点是“道”,而不是六十四卦,是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化而裁之为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易经与股市都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而易经演绎出了八卦,进而演绎出来了六十四卦;而股市则演绎出来了K线系统。

实际上K线系统就是阴与阳的组合,易经无非是用三爻与六爻来阐释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而股市则是用很多根爻来阐释了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中的三画卦,先哲用天、地、山、泽、雷、风、水、火等八种自然现象进行了表示;六十四卦用乾、坤、屯、蒙、需、讼、师等六十四种名称进行了表示;周文王与周公俩父子又对六十四卦中的卦辞与爻辞进行了他们特有认知方式的认知,最终把其演绎成了一个预测卜筮系统。

而股市的K线,近两百年来的大师们也对其进行了各种组合,并演绎出了均线系统,MACD系统等各种预测系统。

股市的K线系统是建立在股票交易的基础之上的,那么易经的阴阳爻系统是建立在万事万物皆含阴阳的基础之上的,这个万事万物当然也包含“股票交易”这个事物。

站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易经是大道,而股票交易则是其中的分支。

年11月10日

二十几年前在师父处见到了一个高人,其头顶无发,大框眼镜,盘腿坐在床上读一份报纸,他说:“研究国家的政策,先看哪些是不让做的,剩下的就是能够做的了”。

他实际上谈得就是一个事物的边界理论问题,用在股票上就是所谓的顶底理论。

去做一件事,最关键的是知道事情的边界在哪里,之所以能把事情做失败了,就是如孔子所说“过犹不及”,要么没做到位,要么越界了。

任何事情都是波动,波动是世界上最大的奥秘,是波动就有起点与终点,就有高与低,起始边界与终始边界。如果明知一件事往深处走是要命的事,几乎没有人会走下去。但如果清晰地知道远处有座金山,前面坎坷的道路只是一段历程,大概大部分人是会走到金山那里的。

高手解决问题,全在于其能够迅速的找到事物边界所在,高手只所以成为高手,就在于其有一个能找到事物边界的能力。

商业的奥秘就四个字“低买高卖”,这四个字就是一部商业经。

一件事能够做到低买高卖,这件事就成功了。

年11月13日

我从那晚走入“股市中的易经感应场效应”的课题探索过程中后,我感觉凡是两个不同门类的不同性质的物质结合在一起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都不是仅靠逻辑所能推导出来的。

凡是跨领域的事物的组合都带有灵感驱动的意味,没有灵感产生不了这种组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