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sòng)》: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九五:讼元吉。
▅▅▅▅▅九四:不克讼,复既命,渝。安贞,吉。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诸事种种缠绕,停留一个月,重新恢复对易经的学习领悟。此第二十一篇,继续讼卦的讲解。
1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按照字面理解:吃老本,坚守正道,虽有危险,但最终可得吉祥。或者从政为官,无功而返。
结合讼卦通篇,我理解,君子在继承祖辈基业和吃自己攒下的基业的状态下,能够始终坚守正道,即遇到风险,最终也会吉祥。或者当官从政,无功即
不以功劳自居,便可吉祥。
这一段传递的信息是:无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在利益面前的不争、不自居,才是平安吉祥的关键。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小到孩童,大到耄耋;身在郊野,或者官居庙堂。主动争取,自我展示往往是大多数人的心理表现和处事形态。
以我为中心,以我为荣,以我为傲,寸土不让,毫厘必争。充斥着历史和现实世界。也展现着人性种种的贪婪无厌。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往往都是别人的东西好。不争馒头争口气,非得活出个样子给别人看。
活了三十多年,我就想不明白了,你自己好不好,行不行,与他人何干?别人怎么看,怎么评价,又能怎么样呢?
守好自己的本分,走好自己的正道。为人处事,温良恭俭让,又会有什么灾难呢?
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各年龄段的人群。看到他们今天,便会联想到过去。每每谈起,多是叹息。曾经明明有着不错的出身和基础,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半是荒废了、搁浅了,或者在频繁的找自己的出路上,最后把路走死了。
2
九四:不克讼,复既命,渝。安贞,吉。
字面意思:争讼不胜,回来能够顺应天命,改变自己,安守本分,可获吉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是,世人往往不愿承认自己不如人。
西方一个理论研究显示,大多数的人都会自命不凡,就像很多孩子的内心都觉得自己有超能力,很多的女孩都认为自己是仙女一样;在事实面前,很多男人的嘴巴和暴脾气也都会比脊梁更硬气。
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大多数人内心都是存在的。很少人会自愧不如,自知之明,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愿改变,又不安于现状,是很多人内心的潜台词。
但那又能怎么样呢?终了,还是改变不了既定的未来。
许多人年轻的时候,抱负满满,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喜欢浅尝辄止。问之会了么?都说会了。却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用毛主席的话讲:“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芦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然而这都是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过有些弯路还是可以少走的,那就是间接经验的积累学习。
大多数人试过了走不通的路,就不要硬着头皮,非得走一走。
听人劝,吃饱饭。人这一辈子,最简单的道理,往往又是最难学会的现实。
人啊,输在心浮气躁,没有自知之明。曾经走过的弯路,不想后来人再走;曾经过来人的忠告,或多或少也接受了很多。
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也没有超过常人的智商。
只不过,每天坚持多走那几千米而已,每年多写那百十万字罢了。
成不成,亦无所谓。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安守本分,坚持正道。
要改变世界,先从改变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