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漫谈周易成书历程及易学流传略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nb.ifeng.com/a/20180605/6631976_0.shtml

慧胤|国学漫谈

/08/31

《周易》成书历程及“易学”流传略说

《周易》,位居群经之首,包括“经”和“传”(zhuàn)两部分。通常来讲,“周”即周代,“易”指变易,故《周易》又称“变道”之书,英译为“TheBookofChanges”。

《汉书·艺文志》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易》历经伏羲、文王、孔子及其弟子撰述,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原有《归藏》、《连山》和《周易》合称“三易”,但仅存《周易》传世。易学深似海,本文仅就《周易》的成书历程及“易学”流派,略说一二。

伏羲画“八卦”

相传上古时代,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物取象。如《系辞上》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通过阴爻“--”和阳爻“—”两种符号,比拟宇宙万物中两种矛盾变化(对立统一)的交感物象,如天地、日月、寒暑、男女、昼夜、正反、黑白等。

图源:九州出版社年1版1印

《周易集注》第页

然后,每三爻组合为一卦形,则成“先天八卦”;分别象征自然界中八种类型(属性)的物象,推演万事万物之源与其生成图式。如《周易·系辞上》中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

万物变动不居,《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强调唯变所适的“变易”思想。如《系辞下》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简言之,变化是绝对的,人们需要“适变”,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司马迁《报任安书》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就是说,文王(姬昌)被囚禁在羑里城时,感悟世事千变万化之理,将“后天八卦”两两重叠(排列组合),衍生六十四卦(每卦6爻,共爻)。然后。再分别对每一卦象配上卦辞和爻辞,比拟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象的创生及发展变化规律,预示吉凶与祸福。

图源:《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易象图说》影印

于是,在《周易》中,“六十四卦”被称为“经”。

“上经”30个卦: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

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34个卦: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其中,每卦六爻从下往上,依次为初、二、三、四、五、上;阳爻称“九”,阴爻称“六”。

如在第一卦“乾卦”中,卦辞为“元、亨、利、贞”;象征“天”(刚健中正),元始,亨通,和利,正固。就爻辞而论,(初九)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华;(九二)巨龙出现田间,美德昭著广施;(九三)整天健强振作,朝夕保持警惕;(九四)或腾跃上进,或退却在渊,审时度势必无咎害;(九五)巨龙高飞上天,奋起大展雄才;(上九)巨龙高飞穷极,物极必反,终有悔恨。

孔子及其弟子撰写《易传》

《周易》中的“传”分7类共10篇,好像“经”的羽翼,故称“十翼”。它们是对卦辞和爻辞的解读,分别是:《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然而,《说卦》《序卦》《杂卦》等皆为“经”的总体论说,其实是战国后期孔门弟子研究《周易》的成果。

“易学”流传盛广,门派繁多

汉代以降,《周易》被称为《易经》(简称《易》);“易学”研究者络绎不绝,名家辈出。如《系辞上》所云:“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若按“易学”门派来分,大致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其中,象数派侧重“术数占断”,如京房、郑玄、邵雍、焦循等;义理派偏向“易理诠释”,如王弼、王安石、程颐、朱熹等。

若按“易学”流传而论,可细分为六个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唐代、宋元、明清、现当代。

《周易》乃中华传统文化“第一经典”

《周易》自成书以来,观卦象、玩卦辞、悟易理,人们接踵而至。由于它关联卦爻象数、思想学说、哲学义理、文学意味等内容,从不同角度,或言占卜之书,或言思想之源,或言哲学专著,或言文学典籍,历来众说纷纭。

首先,它的卦爻辞中,保留了很多重要史实和诗歌题材。例如,《晋》卦辞中“康侯用锡马蕃庶”,《既济》卦九三爻辞“高宗伐鬼方”;《明夷》卦初九爻辞“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图源: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数据库”汉帛《周易》

其次,它推天道以明人事,是中国哲学研讨命题的重要源头,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之德”等论断。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高度评价:“《周易》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

此外,它对中国古代科学、医学、艺术及诸子百家学说等影响重大。如:堪舆的“罗盘、方位”,建筑的“布局、造势”,中医的“阴阳辨证”,国画的“虚实、流动”,儒家的“时中、天命”,兵家的“奇正、适变”……。

总之,论及中华传统文化,《周易》不可或缺,实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周易#

(声明:文中图片如若侵权,请联系删改,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