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要学易经普通人该如何读懂

中国人是习惯于讲道理的。不讲道理的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寸步难行。

中国文化中的“道”,最早就起源于《易经》:《道德经》、《庄子》、《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都有讲“道”的部分,而《易经》就是诸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国文化中的“理”,主要是指“宋明理学”:一种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从北宋五子到三苏、王安石、司马光、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一大批厉害人物都是理学家,其影响至深至巨。而理学家中,也没有一个不学《易经》的。

《易经》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中华文明的源头,含盖万有,纲纪群伦,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可以说:如果一个中国人不去学或读《易经》,那就很容易变成一个不讲道理的人。

而一个不讲道理的人,要想在中国生存和发展,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往往会处处碰壁或受限。有些人看似没读过《易经》,却也生活得很好,那是因为他的思想、意识、行为早已《易经》化了,我们每天其实都是生活在《易经》潜移默化般“掌控”着的文化氛围里。

可是,《易经》这门学问不好读懂。如果某个大学里开了这样一门课,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专心读个十来年,也不见得真能将《易经》里的学问完全读懂、读透。因为,《易经》里的学问,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攒、沉淀、融化下来的学问。

远古之世,伏羲一画开天地,以八卦衍生《易经》,炎帝创《连山易》、黄帝创《归藏易》,可惜都失传了;周文王被囚羑里,推演出了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这就是流传后世的《周易》;周文王的儿子周公,为《易经》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写了爻辞;孔子及其传人在《周易》后加注易传,被称十翼。

后来,精通易理或为《易经》做过注释的人有:汉朝的张良、董仲舒、京房、郑玄、魏伯阳、虞翻,三国时的诸葛亮,两晋时的郭璞、陆绩、王弼,南北朝时的萧衍,隋唐时的孔颖达、僧一行、袁天罡、李淳风、李虚中、孙思邈,宋代的陈抟、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元明清时的刘伯温、来知德、王夫之、黄宗羲,当代有李镜池、南怀瑾、邵伟华、曾仕强,等等。

一门学问,历经几千年传承而不衰,一定有它不可替代、不可缺失的价值在,否则早就湮灭在历史的烟雨风尘中了。那些精通易理和深研《易经》的人,很多都取得了极高的人生成就,甚至左右过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走向。

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要懂点《易经》的。因为懂《易经》,就是懂世事人情的道理,就能在生活中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一些错误、少付一些代价,多一些万事如意、多一些心想事成、多一些马到成功。

但《易经》毕竟是几千年持续沉淀下来的先人们的智慧:时代不同了,语言表述方式不同了,社会环境不同了,要想彻底了解清楚《易经》到底在说什么、哪些部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真正有用,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易经》之“易”,有不易、变易、简易三大原则——大道至简,简易,就是普通人读《易经》的入手处。

将《易经》里的古文古语,解读成今天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并不丢失其思想中有价值的部分,对于今天的《易经》研究者来说,是一场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件无量的功德。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如果不打算一辈子靠研究《易经》过日子,又想从《易经》中汲取到有益的思想营养,那就要懂得取巧之道。

这个取巧之道就是:看那些真正有可能读懂《易经》的人,他们是怎么读《易经》的。他们用当今的人能看懂的话,说的那些《易经》中的道理,要尽可能去批判地吸收其中正确的部分。入了门,当个终生爱好,然后就是日积月累,一点一点自己消化、理解和应用起来。

从初次接触《易经》起,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因为从小热爱读古典类书籍,自持有些古文功底,我读《易经》在很长时间里都是直接读原文的,这也是我看其他古典书籍的习惯。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种读法看其他书可以,读《易经》不行。

在这二十年上下读《易经》的时间里,我觉得有三个人对《易经》的理解,是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