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升
占卜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中西都有。施术者借助一定的手段(例如铜钱、蓍草、牛角、龟甲、星盘等等),通过一定的操作或者计算,以小喻大、见微知著,以对未来的祸福吉凶进行预测。
占卜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活动,有人认为这是迷信,有人认为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人认为占卜有一定的准确性,有人认为占卜不能预测渺茫的未来。
占卜术,现在又有一个新的名号,叫预测学。不论其如何改名换姓,但实质都是一样的。上至各种预测研究机构,中到普通百姓,下至江湖术士,或多或少都会对占卜术有所涉及。例如人们之间流传的各种四柱算命、梅花易数、金钱课,乃至“兆头”、“口彩”、“禁忌”等,均可划分在占卜术的行列。国外则有塔罗牌、占星术等各种流派。
人们之所以对占卜术热衷,核心在于对未知的未来的恐惧。因为世间的事总是变幻不定,谁也难以预料在生命的下一刻将遇见什么,面临什么。有时候,眼见实现的东西会突然发生逆转和改变,铁定会发生的事情又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朝向另一个方向;前一天是人上人,转眼又成了阶下囚……幻化莫测,难以预料。所以,人都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欲望,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某些启示窥测到天机,更希望能通过预知的某些蛛丝马迹实现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曾仕强在“百家讲坛”讲易经的时候,就说占卜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周易八卦就是对宇宙人生总规律的研究。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对未来的发展和趋势做出一定的预判。周易原来只有易经的卦爻和卦辞,孔子为《易经》作了注解后(称为“十翼”),易经开始被人称为《周易》,它成为儒家的经典,通篇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可以从《易经》中找到根源。自从孔子之后,对于《易经》本身研究并没有止步,而是更为热情和宽泛,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代的对易经的研究大体分为三个流派:周易、连山易、归藏易,归藏易和连山易就是侧重于占卜的风水学和预测学。进入现代后,人们面对这样一部“天书”,更是创设出了各种假设也猜测,有人认为《易经》这是讲哲学的,有人认为这是讲数学的,有人认为是讲故事的,就有人把周易六十四卦创作成一部小说。更有一种离奇的说法,说周易根本不是地球人的智慧所能企及的,一定是外星人所传授的,蕴藏着某种神秘的宇宙信息或者语言。《易经》里面有一个思想非常明显且贯穿始终,那就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顺从天道(自然规律和法则),没有什么是不吉利的。
占卜存在的思想基础,一个是天道有常,即万事万物总是有其内在规则存在;一个是天人感应,人类的活动会被自然系统感应和反馈。关于占卜的神奇,不论官方或者民间,都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也可以认定,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一定全是人瞎编的,肯定有真实的成分在里面。从概率的角度说,某个事件发生的方向总有可以预料的几个方向,对同一个事件,从不同方向都做出预测,总有某一个和将来的事实吻合。这可能是占卜术被惊呼准确的一个原因。江湖术士为了招揽生意,往往会挑算准的大说特说,对于没有算准的就闭口不言。也有一种原因是对于某项事物的规律有精确把握,对于其未来趋势了如指掌。这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现在的天气预报,虽然不能将之划分在占卜的领域,但作为一种预测技术,目前是趋于成熟而且准确度相当高的。概率、规律是有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的反馈效应也是有的,随着人类对于客观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终有一天占卜术会揭开其神秘面纱,走下神坛,退出江湖,堂而皇之地成为一门科学。
当然占卜术也常常遭遇不准的问题。不准,一个原因是前面说的概率问题,一个是人的选择本身又会对未来进行干预。《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年轻的时候被一个被称“铁口直断,无不奇准”的人准确地断言了自己的身世命运,后来这个人改过自新,力行善事,最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当初的断言一一落空。作者把自己的亲身历经写成书,用来告诫自己的子孙和世人,命运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人只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歹命就能转化成好命,厄运就能转化成好运。
最后,说一个来自于占卜学鼻祖或者大师家族的史料。周文王姬昌据传是他推演六十四卦,并整理出《易经》,可以说是占卜学或者易学的开山鼻祖。他的儿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誓师讨伐商纣,在对三军将士进行出征前的总政治动员的时候,就令姜子牙(这也是一个神仙级的人物,学究天人)占卜征讨行动的吉凶,结果连卜三次都是大凶。本来目的是讨一个好兆头以鼓舞士气,结果预测结果不如人意。见此状况,武王姬发对三军将士高喊:“鬼神之术不可信也,以顺讨逆,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后来的事实证明,预测学的家族、用预测学技术、由预测学的高人操作,对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预测。
可见,人家真是雄才大略又智慧高超。人家既会用占卜术,又真正懂得占卜术:占卜,既准,又不准;占卜,可信,又不可信,听天命的前提是尽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