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已去世):“诸葛亮,历史上最成功的“潜龙”,他默默当了27年‘研究生’。‘潜龙勿用’四个字,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
加入刘备阵营前,有人让他去投曹操,他不去;让他去投孙权,他也不去。他在等,在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潜”了27年后,终于等来了刘备!
古有卧龙蛰伏,今有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实际上,一个人如果越能沉寂,越能潜伏,他的能力往往越出众,未来也能走得越远。诸葛亮的“耐寂寞”能力是非一般人所能及的。
诸葛亮,自称“卧龙”,这与“潜龙”两字冥冥之间暗合。而“潜龙勿用”四个字,更是成为诸葛亮出山前的真实写照。
“潜龙勿用”的意思,即是在事物发展没有苗头的时候,需要沉寂下来,修养身心,增加知识、才干,千万不要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劲儿去招摇过市,去人前显摆、耀武扬威,这是很低级的!
我们常说,麦田里谷穗最饱满的株苗往往将头埋得最低、最深,反而是那些空虚的外强内干者才会招摇、自大。而一旦灾难来临,它们也就成了最早腰斩的一批。
“潜龙勿用”四个字,其实在生活里处处可见。就拿我们找工作来说,当你面临两个候选人的时候,他们中间一个迫于生计,吃饭、租房问题亟待解决;而另一个则是不慌不忙,吃穿不愁、一心瞄准公司的某个岗位而来。试问,这个时候你会选谁?
我想答案早就已经在大家心里了,自然是选择后者。为什么呢?
首先,前者迫于生计,他没有选择,选择这个岗位是被动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也就缺乏理性认识;但是后者不一样,他瞄准岗位、公司,更多的是出于清晰的目标选择、规划。另外,从稳定性上来说,后者也更可靠。
潜龙勿用,另一种意思即是深藏不露。当一个人的能力、实力尚待提升时,必须学会隐忍、回归自我,不断积蓄力量,为下一步的“见龙在田”铺垫。“潜龙勿用”这句话,是说给有才干、有梦想的人听的。“龙”者,都是有大才的人,深藏不露,是因为你有才华才藏匿,如果是一般人,你本身就没有才华,哪里还需要深藏呢?
“研究生”的人生里,诸葛亮潜心研究学问,耐得住寂寞。但是人的沉寂绝对不是永远的,当机会合适,当机遇来临时,就要果断出手、出山,而不是将自己拘禁起来自娱自乐。
见龙在田,也是需要把握时机、火候的。如果时间不对,方法不对,那么一切努力可能都是白费。诸葛亮拒绝了曹操,没有投奔东吴,而是等到了三顾茅庐的诸葛亮。见龙在田的另外一层意思,即是我们方言中讲到的“入境问俗”。
当我们初次进入到一个企业、一个陌生地方,首先不要急于表现,突出自己。正确的做法是,熟悉环境,了解周围人的构成。中国人善于“不说话”,尤其在一些特定场合尤为明显。
比如,当你的领导已经决定了一件事情时,他象征性地问你:“大家还有什么意见?”这个时候,但凡有人站出来一阵义正言辞地说项,必然会变成那个被“重点关心”的人。
急于表现,不仅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且会得不偿失。该闭嘴的时候,一定记得闭嘴,当你该出风头的时候,就要站出来一鸣惊人。
当你没有才华、能力时,一定要守住寂寞、孤独,将任何的小情绪、心思统统压制住,不要轻易外露,越是能够让自己沉寂下来,未来的成就也就越大。这是一种秘密法则、规律,无需证明。如果你能遵守,那么对自己的人生会大有裨益!
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再到“或跃在渊”和“飞龙在天”,这是不同阶段,不同认识下的人生智慧。《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即是“乾卦”,这些人生箴言、至理,在《易经》当中已经阐明。
曾仕强教授,一个传统文化、国学智慧的布道者。他曾多次应《百家讲坛》之邀讲授《易经》智慧和传统国学经典。曾教授的讲授,简单易懂,通俗明了。虽然他已去世,但他的思想、知识仍旧在影响着我们。
《易经》作为万经之首,它囊括宇宙规律、社会法则、人生智慧。各种人生困扰、苦恼,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大到浩瀚宇宙的运转,小至一花一木的枯荣。
对普通人而言,可能觉得《易经》难以理解,等于“天书”,但曾教授通过多年研究,他以大白话彻底将《易经》“翻译”成了《易经真的很容易》一书,简单易懂,易于理解,大大降低了《易经》学习的门槛。
《易经真的很容易》,一部触及婚配爱情、为人处世,从商、从政的集大成作品,它通过探秘规律,从而去避凶化吉。能够领略其中一二,便能获得释然、通透人生,它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
疫情当下,无需多说,《易经真的很容易+财神文化》,每个人都该看看!戳下
《易经》之“命由天定”是法理,下一句“运由己生”才是人生箴言
《白鹿原》中,白嘉轩第6任妻子离奇死亡背后,折射这一历史主题
世界名著《百年孤独》,曾经差点“夭折”,这两2个女人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