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即已存在的《易经》究竟出自何人的首笔呢?1、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关于《易经》的历史,《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这是说《易经》一书,经历了上古的八卦阶段,中古的六十四卦阶段,下古的《易传》阶段。由于《易经》特殊的神秘色彩,谈正史之前我们先介绍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有关《易经》经传作者的故事。其一,龙马负图,伏羲画八卦。相传上古时代,黄河上通天界,河中出现了一条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氏见到龙马背上的图案;至为惊奇,就将之临摹下来,便成为后人熟知的“八卦”。这是伏羲作八卦的一种传说。其二,周文王演八卦并撰定卦爻辞。商末纣王时代,周伯姬昌(即西周建立时追号的“周文王”)被纣王拘囚于羑里。身处忧患之中的姬昌,结合自身的坎坷遭遇,推究八卦之理,钻研大自然、人类社会的阴阳消长规律,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卦,并撰定卦辞、爻辞附于诸卦、诸爻之下,借以表达对宇宙间万物发展变化、吉凶祸福的看法。这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撰写卦爻辞的传说。其三,孔子喜《易》,作《易传》十篇。春秋末年,孔子感叹“礼崩乐坏”,“以为世道衰微,人心不古”所致,于是修订《六经》,以“克己复礼”为任。他对《易经》颇为重视,曾经读《易》“韦编三绝”,即在长期研读中把编结《易经》简册的牛皮线绳都磨断了三次,足见读《易》用力之勤。他还说:“加我数年,五十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因此,孔子在晚年撰写了《易传》十篇,传于后世。这就是孔子作《十翼》的说法。以上三说,囊括了《易经》经传的作者。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均在自己所在的史书中采用了以上说法。所谓“三圣”“三古”之义,颜师古注说:“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2、不同的看法及北宋以后的疑古之说然而,关于《易经》的作者,也并非没有不同看法。自汉至唐,对伏羲作八卦、孔子撰《十翼》之说,人们多信而不疑。而对重卦者卦爻辞的作者,却有异议。其中,对重卦者最具代表性的有如下三种观点:一是,王粥认为伏羲画八卦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是,郑玄认为神农重卦;三是,孙盛认为夏禹重卦。至于卦爻辞的作者,有人认为卦辞是文王所作,但爻辞为周公所作。关于孔子作《易传》的说法,至北宋欧阳修撰《易童子问》,才第一次提出疑问。欧阳修考辨《易传》,其前后有相互抵牾之处,不是出自孔子一人之手。自欧阳修以后,疑古学风渐启。以至清人姚际恒《易传通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等,均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后来的学者如顾颉刚、余永梁、郭沐若、钱玄同、李镜池等人也参与讨论,但至今仍未取得相同的意见。其中较为通行的看法是:《易经》作于西周初年,《易传》作于春秋战国时期,均非一时一人所作,而是历经多人多时陆续编纂而成的作品。总之,《易经》经传的创作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之间的漫长过程,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的集体撰成的作品。图解易经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7%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50.4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