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海外文物市场上出现了一批神秘的竹简。
上海博物馆得到消息,派出专家鉴定之后,认为这是国内盗掘,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竹简文字为战国时期楚国风格,与郭店楚墓竹简极为接近。
这批竹简,总数约枚,其中有《周易》,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易经。
竹书《周易》残存五十八简,共有三十四卦内容。
鲜为人知的是,残存的《周易》,竟然是出自两个人之手!
从笔迹看,明显是两个人的手迹。
第一个人的笔迹是这样子的,写的是《周易》的第四卦《蒙》卦:
这个人的手迹出现在第一、五、八、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十七、四十九等十三支简上。
其余45枚简上是第二个人的手迹,长这样子:
对比很明显:
第一个人的起笔收笔都是露锋。
第二个人的起笔收笔都是藏锋。
而且第一个人写的“不”字头上都多了一横,很多常见字的写法也完全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
这原本是两个人各自抄录了一本完整的《周易》,还是两个人合抄了一本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妨思考一下:
从竹简长度看,两种字迹所用的简形制几乎没有不同。简长约为44厘米,三道编绳,每简书写约44字。
从竹简内容看,两种字迹抄写的《周易》没有一卦是重复的。
这两点都使人倾向于认为这是两个人合抄了一本《周易》。
但是,如果是两个不同的人分工合作抄了一本《周易》,这两个人的抄写顺序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为什么第一个人抄了第四卦《蒙》卦,第二个人抄了第六卦《讼》卦,接下来的几十个卦也都是交错抄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当时的卦序和通行本卦序不一样呢?
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之“文物里面读《周易》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