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周易,智慧开启同人卦第十三求

离下乾上

本卦的卦名是同人。原经文卦象后没有“同人”二字。同人卦,下离上乾,离为火,乾为天,天阳上升,离火炎上,志向相同,故曰:同人。同人,即同仁,古仁、人义通。“人”通“仁”。例如:“谓之好人”(《管子·侈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而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仁者,人也。(《礼记·中庸》、《孟子·尽心下》)。故此卦以同仁为中心,反映的皆为同仁之事,说明了团结和同的原则。否极泰来后,出现了和乐通顺、人与人友善沟通的大同世界。人人破除私心和一家一族的偏见,求大同存小异,以天下为公,但也不是要千人一面,丧失原则和个性,而是推已及人,与人为善。同人是追求多样性的统一,追求对立面的相互渗透和统一。同人的这种同,其实就是和,就是西周末年史伯、春秋时期晏子和孔子所说的和。从卦辞看,说明志向相同的人多,范围广则办事亨通,并利于干大事。爻辞则指明了志向相同的范围、程度,影响了事功。初爻“同人于门”而范围小,上九“同人于郊”而志未伸,故“吝”和“无悔”;九三、九四、九五以用兵和战争作为比喻,具体描述了战争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包括备战、作战和凯旋以及几种战斗场面等,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战争的形形色色:伏击时的紧张刺激,攻坚时的艰难顽强,被围时的绝望挣扎,获胜时的欣喜若狂,祝捷时的皆大欢喜,而在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团结和纪律,说明求大同方能取胜,否则就会失败。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在郊外聚集众人,亨通。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有利于君子占问。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彖传》说:同人,阴柔温顺,得位居中,与乾健阳刚相应,所以称为同人。《同人》卦卦辞说:“在郊外聚集众人,亨通。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这说明乾健阳道施行。禀性文明而又强健,处中得正而又相互应和,此为“君子”之正道。唯有君子才能通达天下人的心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大象传》说:《同人》卦的上卦是乾,乾为天;下卦是离,离为火。天与火其性同上、相互亲合,《同人》卦的卦象。君子效法此象,应当按事物种类辨别事物异同。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初九:在门前聚集众人,没有灾祸。

《小象传》说:在门前聚集众人,出门和同亲辅打成一片,又有谁会有灾祸呢?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六二:在宗庙聚集众人,不顺。

《小象传》说:“在宗庙聚集众人,”,这是“难行”之道。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三:把军队埋伏在密林草丛之中,又登上高陵观察形势,恐怕三年不能兴兵交战。

《小象传》说:“把军队埋伏在密林草丛之中”,说明前敌力量强大。“三年不能兴兵交战”,说明待时安行。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四:登上敌方的城墙,不再继续进攻。吉利。

《小象传》说:“登上敌方的城墙”,不再进攻,说明在道义上不能再继续发动进攻。由此所得之吉,是由于处于困穷之时及时醒悟,而返于正道法则。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九五:会集起来的众人,起先大声痛哭,然后欢笑,大军攻克敌兵会师相遇。

《小象传》说:“会集起来的众人”,起先大声痛哭,是因为其正直执中。“大军相遇”,是说其相互克胜而会师。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上九:在郊外聚集众人,没有悔恨。

《小象传》说:“在郊外聚集众人”,说明其心志没有能够实现。

摘自:

易学哲学博士曾凡朝教授注译的大众通俗读物《易经》、《周易》,崇文书局出版了至少5版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