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分钟
获得个国学知识
第七期:《十翼》作者
东汉史学家班固有云:
“《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三古三圣”:远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中古圣人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近古圣人孔子编写《易传》。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晚而喜《易》。”
孔子晚年特别喜欢《周易》,“韦编三绝”的典故也正处于此,说孔子因为翻阅《周易》次数太多,连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
子贡都不理解老师为何天天要读周易,他问孔子,老师你不说那些没有智谋的人才去占卜算卦,怎么你现在也看算卦的书?
孔子告诉他,我跟史巫、算卦的不一样,我看的是《易经》里面的德。
孔子对《周易》的阅读琢磨,并没有停留在占筮上,他融进了自己对宇宙万物、社会人伦的理解。
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学习《易经》,孔子在研读《易经》之后,就创作了《易传》,对《易经》所包含的哲理作了进一步的理论解释,哲学易也就此诞生。
所谓《易传》,即《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序卦》、《说卦》和《杂卦》,也就是我们上一期说过的“十翼”。
这十篇文章对于《易经》的传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于是,有人说孔子最大的贡献不是《论语》,而是《易经》。
但“十翼”到底是不是孔子所作,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
彖传与象传其年代应该在秦汉之间;
系辞与文言其年代应该在西汉史迁到昭宣之间;
说卦、序卦与杂卦则是较晚的作品,在昭宣之后。
《十翼》究竟出自谁手难以论定,但学界有个共识:“十翼”的所有文字肯定不是全部都出自孔子之手。
参考资料:
《周易应该这样读》鲁洪生教授主讲
一听就懂的《易经》课尹红卿主讲
《国学指要》傅庚生编傅光续编
孔子与《易传》作者:老孺●第一期:中国的「五行」,你真的了解吗?●第二期: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第三期:「百家争鸣」真的有一百家吗?●第四期:古时候的“三教九流”是怎么划分的?●第五期:《易经》和《周易》是一回事吗?●第六期:揭秘「周」与「易」的含义本文由学国学网整理、撰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