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西的钦天监,凝视浩瀚星空下的悲

白癜风立足北京服务全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国际博物馆日,沪家博物馆免费开放

夏加尔艺术展6月将登录上海

......

年近83岁的中国香港作家西西,历时五年完成的长篇小说《钦天监》近期出版。这部“天工开物”式包罗万象的作品被称为“一部凝视历史的颠覆巧构之作,一帧浩瀚星空之下的悲喜人间”。

明末清初,一个风云突变、充满悲欢离合的时代,以观天象为业的周家从南京迁居北京,周若闳子承父业,进入钦天监学习。在《钦天监》中,故事围绕周若闳与妻子持续一生的对话,以两条线索展开,既将新思潮启蒙的大幕掀开一角,又将主人公一生种种奇遇缓缓铺开……西西在行文中,不固定地插入关键文献,包括史料、圣旨与奏折、明清笔记、传教士的日记、大家文章、历史公案等等,所引材料对应重要的历史节点,与书中人物的见闻巧妙地呼应,她探问世事、追究历史真相,叙述从容克制,于朴素中闪现智慧的光芒。

西西以往的长篇小说大多连载在报刊上,想好布局,随写随发。但《钦天监》不同,是仔细思考,凝神落笔。与西西相识逾四十年的编辑何福仁介绍说,大约在年,西西停了报刊上的专栏,开始专心写作《钦天监》。这期间,西西忽然患上黄斑裂孔。术后康复的四五个月,她既不能读也不能写。但最终西西还是战胜了眼疾,重新执笔。年底终于把小说写完。

何福仁说:“写的过程很愉快,也很艰难。因为背景是十七十八世纪康熙一朝的事,上接四十年前她写乾隆时代的《哨鹿》(年活字联手译林出版社推出简体版),也许那时候就蕴酿了这小说的因子。康熙一朝是《钦天监》的黄金时代,是传教士来华,中西撞碰的大时代。小说通过一个进入这所古代天文馆学习的主人翁叙述,由幼至长,逐步深入,揭开他对面临种种问题的解读。”

《钦天监》西西/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2月版

创作谈

是怎么开始的呢?

写作《钦天监》的源头,大概有下列几个:

一、看了一本名为平面国的小说,内容写一个虚构的国家,那里的人都是平面的,即是,所有的人,都是二维的,只有长和阔,没有厚度。因此,那里的人,个个像板块,只有圆形、三角形、五角形、铅笔形、方形,等等,却没有厚度,像一页页的薄纸。

二、又看过一册和中国古代《易经》有点关系的书,说西洋有位数学家名莱布尼玆,发现《易经》中的爻卦,由一阳一阴的六条横线组成,阳爻连,阴爻断,每三爻合成一卦,不是二进制的1和0?

三、清初康熙皇帝,原来在他七十多万平方米的豪宅里开创了一个玩具厂,专门制造各种奇巧的手工艺,包括中国的漆器、瓷器,和西洋的玻璃、自鸣钟、眼镜、鼻烟壶,等等,好玩又有用。

这些加起来,岂非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喜欢写有趣的故事,于是动笔。

想来《哨鹿》写乾隆时,已播下了写康熙的种子,似乎是无意识,却是最早的源头。朋友提醒我,再早一年(年),我写过两首诗,一首是《奏折》,副题是「读李煦」,刊于香港诗刊《秋萤》,副题在结集时删去了。另一首是《雨与紫禁城》,最后几行是这样的:

护城河内的紫禁城

在我国的地图上

是一处

是唯一处

从来没有水患的

地方

康熙六次南巡,视察民情,主要还是看治水。水患,在清初是一大问题,南方的江苏、浙江等地固然治不胜治,北方的,譬如无定河,因上游淤泥冲积,也造成很大的困扰。康熙的爱孙乾隆,同样效法的祖父六次南巡,自己明列四个南巡目的,其一是问民疾苦,内容同样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