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卦为卦之体的八个复卦,组成《兑典》。《兑典》《臣妾之典》、《大行人之典》、《巫祝之典》。《兑》处外卦为《事典》
“兑”者,“八口之人”也。口舌之事;巫祝之事;大行人之事;臣之事也。
《兑》卦:先圣之《规劝论》,说服之策矣。
(原文)兑下兑上《兑》,亨,利贞。
内卦外卦
(天爻)六三来兑,凶。上六,引兑。
(人爻)九二孚兑,吉,悔亡。九五,孚于剥,有厉。
(地爻)初九和兑,吉。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释读:
(卦文)兑下兑上兑:亨,利贞。
《卦象》:兑下兑上。语言之兑也。《使臣》之‘说’也;‘臣’之‘事’也。
《卦名》:《兑》。兑,调兑;说也。
《卦辞》:亨,利贞。兑以至达其意为仪也。
言语的沟通,以‘通达其意’为准则。
注疏:《兑》处内卦,喻器为《臣典》。使臣;外交官。
《兑》处外卦,御用为《事典》。
‘兑下兑上’的卦象,指喻此卦论述,‘为吏’之‘事’。
《兑典》;《使臣之典》也,外交使节最能体现‘为吏’之‘道’。
《卦名》《兑》。兑,和合也。通过交流而沟通善意也。
《卦辞》‘亨,利贞’者,至达,为衡量‘吏’之‘事’的准则。
亨,至达也,通情达理也。
贞,仪也;表仪也;正也;准则;法则也。
对于与人沟通的而言,言语以达意为仪。
《论语》云:子曰:“辞达而已矣。”
言语的沟通,‘利’以‘通达其意’为‘准则’。
‘表达’者,‘表’其情而‘达其意’也。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初爻,志之要:初九,震爻,本刚;本于情真也。
‘和兑,吉’者,沟通之志,以和为宜。
《诗》云: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注疏:
初爻志之要,心态在和。
和:《礼记》曰: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礼记》曰:礼之以和为贵。
吉,宜也;善也。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矢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韩非子》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二爻,形之要:九二,坎爻,刚毅之国士;
‘孚兑’者,兑必相称也。相称者,相合也。
《吕氏春秋》曰:说,适然也。
‘吉,悔亡’者,宜于教诲其失也。
《韩诗》云:诚未着而好言,虽言不信矣。
注疏:孚:同‘符’,相称;合也。
悔:诲也。亡:失也。诲亡,规其过也。
“孚兑”者,所用的言辞当符合双方的身份和地位,且言之有理。
过誉,一般不会得罪人。而教诲其失,若失于‘孚兑’,通常是结局不妙。
唯君子以朋友讲习,可以直言不讳。
儗人必于其伦.《礼记》
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说苑》
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幼.则曰.能御.未能御.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礼记》
逆天邪神景公病疽在背,高子国子请。公曰:「职当抚疡。」高子进而抚疡。公曰:「热乎?」曰:「热。」「热何如?」曰:「如火。」「其色何如?」曰:「如未熟李。」「大小何如?」曰:「如豆。」「堕者何如?」曰:「如屦辨。」二子者出,晏子请见。公曰:「寡人有病,不能胜衣冠以出见夫子,夫子其辱视寡人乎?」晏子入,呼宰人具盥,御者具巾,刷手温之,发席傅荐,跪请抚疡。公曰:「其热何如?」曰:「如日。」「其色何如?」曰:「如苍玉。」「大小何如?」曰:「如璧。」「其堕者何如?」曰:「如珪。」晏子出,公曰:「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晏子》
君子之立孝,爱是用,礼是贵。故为人君者,言人君之不能使其臣者,不与言人之臣不能事其君者;故为人臣者,言人之臣之不能事其君者,不与言人之君之不能使其臣者。故为人父者,言人之父之不能蓄子者,不与言人之子之不孝者;故为人子者,言人之子之不孝者,不与言人之父之不能蓄其子者;故为人兄者,言人兄之不能慈弟,不与言人之弟之不能承兄者;故为人弟者,言人之弟之不能承兄者,不与言人之兄之不能慈其弟者。故曰:与君言,言使臣;与臣言,言事君。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言孝父;与兄言,言慈弟;与弟言,言承兄。反此乱也。《楚简》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三爻,节之要:六三,兑爻,失道;
“来兑”者,强说也。既不知和(和志,初爻),又不知合(合身份,二爻)。
是以“凶”也。
注疏:来,强也。《尔雅》:强、来,勤也。由外而入曰来,言不由衷,而强加于人是“来兑”。“来兑”失节于“和”也
白圭新与惠子相见也,惠子说之以强,白圭无以应。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竖子操蕉火而钜,新妇曰:‘蕉火大钜’。入于门,门中有敛陷,新妇曰:‘塞之!将伤人之足。’此非不便之家氏也,然而有大甚者。今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之,曰:“不然。《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父母之教子也,岂待久哉?何事比我于新妇乎?《诗》岂曰‘恺悌新妇’哉?”诽污因污,诽辟因辟,是诽者与所非同也。白圭曰: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而诽之,因自以为为之父母,其非有甚于白圭,亦有大甚者。《吕氏春秋》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垂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吕氏春秋》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四爻,用之要:九四,震爻,本刚。
‘商兑未宁’者,是沟通尚未达成共识,人心尚犹疑,未和同也。
‘介疾有喜’者,沉得住气的人,有终遂其志之喜也。
注疏:商,讯其志。徐鍇曰:商,度也。
《说文》:商,从外知内也。
宁,安宁,平和。未宁:未安。介:犹‘分隔’,或同‘戒’。疾:嫉也,在此犹‘忿疾’、‘忌嫉’。
《兑》以使人心服为上矣。
‘介疾’是‘莫因不能服人而生嫉恨’之意。戒除嫉恨之心,能沉得住气,事情就有的商量了,是有喜也。‘有喜’亦犹今言‘有戏’。
古‘疾、嫉、忌’均可通。《毛诗正义》曰:忌者,人有胜己,己则讳其不如,恶其胜己,故曰“有所讳恶於人”。
孔子过康子,子张子夏从。孔子入坐,二子相与论,终日不决。子夏辞气甚隘,颜色甚变。子张曰:子亦闻夫子之议论邪?徐言訚訚,威仪翼翼,后言先默,得之推让,巍巍乎,荡荡乎,道有归矣!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一幸得胜,疾言嗌嗌。威仪固陋,辞气鄙俗,是以君子贱之也。《韩诗外传》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五爻,成之要:九五,坎爻,刚毅之国士;
‘孚于剥’者,合于剖析,真实也。
这是说服成功之原则,必须表里一致,情真义切,刚中矣。
说服之成功,必依赖于‘真实’,经得起各方面的剖析。
‘有励’者,民劝也。这是说服成功的效用。
历,励也;勉励也。劝,勉也,勉励也。
注疏:孚:相符;相合也。剥,剖析。有厉:有励。友励,朋友讲习。
或言,‘孚于剥’者,实事求是的剖析事理。‘有厉’者,有励也。以言启之,以励其志。其志自励,则民忘其劳,民忘其死也。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史记》
上六引兑。
象评之:上六引兑,未光也。
上爻,务之要:上六,兑爻,失道,失于苟同也。
‘引兑’者,淫人之意而附会之的苟同之说也。
注疏:引,牵也。《广雅》:牵,引也。‘引’或当为淫,不合礼制为淫。帛《易》作‘景夺’。《尔雅》:景,大也;淫,大也。“来兑”,牵强之说;“引兑”,附会之说。
牵强附会的忽悠,是难以使人心悦诚服的。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悖、乱之所由起而已矣,故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吕氏春秋》
景公谓晏子曰:「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晏子对曰:「昔者秦缪公乘龙舟而理天下,以黄布裹烝枣,至东海而捐。其布破,黄布,故水赤;烝枣,故华而不实.」公曰:「吾佯问,子何为?」对曰:「婴闻之,佯问者,亦佯对之也.」《晏子》
齐愍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愍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吕氏春秋》
或明礼义、推体而不行,或解构妄言而反当。何以明之?孔子行游,马失,食农夫之稼,野人怒,取马而系之。子贡往说之,卑辞而不能得也。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大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予之罪也,非彼人之过也。”乃使马圉往说之。至,见野人曰:“予耕于东海,至于西海,吾马之失,安得不食子之苗?”野人大喜,解而与之。说若此其无方也,而反行。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故圣人量凿而正枘。夫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此《延路》、《阳局》。非歌者拙也,听者异也。《淮南子》
初爻,四爻,地之道,基也。《兑》之基础,当本于“和”,基于通情也。
初九志于“和兑,吉”也,九四之行,在于“求和”矣,在于通情矣。
二爻,五爻,人之道。规劝人之要点,在于合理。“孚兑”,合理之说也。
“孚于剥”,达于理也。孚,符也,合也。剥,剖析也。“诲亡”,“有励”,“规之劝之”也。
三爻,上爻,天之道。来兑,强说也。引兑,苟同也。六三,失节于合理而不通情也。
通于理而未通于情之说,是“来兑”,强词夺理而不近人情,则“规劝”者,身危矣。俗语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上六失道于通于情而未必通于理。
“引兑”者,有和而未必有合矣。引,犹淫。“引兑”,淫意于人情而投其所好的苟同之说。
通情达理,是《兑》之正道矣,不通情理是《兑》之失道矣。
初爻与上爻同功。基于“和兑”,戒于“苟同”矣。“引兑”者,苟同之说也,君子和而不同。
三爻与五爻同功,“孚于剥”,戒于强说也。“来兑”者,强说也。“孚于剥”者,至达于合理矣。君子合而不强。在东方文化中,有理亦当让三分,被称誉为君子之礼。将无理之辞强加于人,被贬斥为蛮横无礼的小人行径。
二爻与四爻同功。心态贵平和。宁,平和也。言辞尚合理。“孚兑”,合礼之说也。《诗》云: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初爻四爻,论情真之和;二爻五爻,论义切之合;三爻失节于牵强;上爻失道于附会。
情真意切的言语沟通,利于作为人际交往的准则。《卦辞》云:亨,利贞。
景公至自畋,晏子侍于遄台,梁丘据造焉.公曰:「维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且平;奏鬷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流,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