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真正厉害的人,懂得止的分寸,凡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www.yunweituan.com/m/

国学万卷,其用至简,对一个人而言,先要做到“止”。

儒家《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止”的分寸,凡事收放自如。

那么,什么时候该“止”?这个“止”的分寸,书上没有明说。

我读《易经》,根据卦的规律,推算出来,“止”的最佳分寸,在三分之二处。

下面详细分享给大家。

1、在大壮的鼎盛时,及时知止。

《易经》杂卦传说:“大壮则止,遯则退也。”

大壮卦,是《易经》第三十四卦,雷天大壮。

雷在天上,上震下乾,天上鸣雷是大壮的卦象,代表事物发展到鼎盛时期。

北宋易学家邵雍,解读大壮卦,说得很好:

“光明正大,强盛壮大;容忍和气,切忌冲动。得此卦者,运势过于强盛,宜心平气和,谨慎行事,否则必生过失。”

人处在大壮,运势已到达鼎盛,要及时知“止”,否则容易引发过失。

因为大壮之后,会迎来衰退。老子说“物壮则老”,这些都是规律使然,非人力所控。

普通人处在鼎盛时期,风光无限,得意洋洋,忘乎所以,不知“止”,所以给自己埋下隐患。

而懂规律的人,能预见下一步的发展,所以在鼎盛时期,及时知“止”。

大壮则止,退得长久。

这和老子说的“功遂而身退,知止不殆,知足不辱”,是同样的道理。

2、“止”的最佳分寸,在三分之二处。

我根据《易经》大壮卦的结构,解析出,“止”的最佳分寸,在三分之二处。

大壮卦的结构,上震下乾。看一个卦的演变,是从下往上看,第一爻至第四爻,皆是阳行;到第五爻,遇阴则止;到上爻,则陷入困境。

卦中说:“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大壮卦

古代爻辞,比较难理解。我转成现代的话说:

事情遇阳则顺行,遇阴则逆止。大壮卦,在第五爻处,即三分之二处,遇到阴消阳。阴阳相逆,则损耗。所以要知止。

如果不止,继续前行,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这种困境,就像一只山羊的角,卡在篱笆上,拔出不来。这个时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左右为难,什么都做不了,很艰难。

要知道停止,全身而退,才能得到“吉”。

普通人,总要等到十分圆满,才开始止,其实已经晚了一步。因为日中则仄,月盈则亏。

如果把一件事,看成“一”的话,那么到达三分之二处,即是进入大壮,这个时候,就需要止。

以十分为满,从六分开始,进入大壮,大壮则止,八九分之前,就应该及时收手,赶紧撤退。等进入十分才止,已经晚矣。

一个人,如果活80~岁,那么50~60岁,就是进入大壮,要止了。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在五六十岁退休,是符合规律的。

3、懂得“止”的分寸,凡事收放自如。

由于人性的贪婪和安逸,人在顺境的时候,是很难醒悟的,做到及时收手的人很少。鲜花和掌声,他人的奉承和崇拜,皆让人陶醉,忘了全身而退。

我做投资时,看见很多人失败,不是败在不会赚钱,而是败在不知道“收手”。

盈利到一定点的时候,人们总觉得后面还会继续盈利,所以不收手,继续等。没想到,一等就被套住了,然后又舍不得割舍,于是由盈转亏,变得很被动。

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止”的分寸,才能收放自如,避免陷入被动的困境。

真正厉害的人,能克服人性的执迷和贪婪,在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二处,及时收手,以此掌控主动的局面。

你看那些在感情中,付出所有的人,往往会被对方拿捏,失去自我。爱七八分就可以,剩下几分爱自己,这样的感情才能长久。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太近则不逊,太远则生疏。拿捏好一个度,自己才能不被动,不至于卷入各种是非中。

《易经》的规律,是中性的东西,会用的人,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顺畅,少一些烦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