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作者序用本源的思路解《周易》
一、我与神秘文化的因缘
年是我的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这一年因缘际会,我离开了曾经生活二十四年的异乡南京,回到故乡,进入了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文学传媒学院任教,并担任了国学经典《周易》的教学任务。
说来惭愧,我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习《周易》,潜心研究数年之后,也自觉颇有一己之得。虽然结缘早,但一直并没有发愿写一本解读《周易》的书。原因很多,主要是深知那件工程非常浩大,劳心劳神不说,时间上也需要极大的投入。此外,那时的我的兴趣侧重于文学创作上。
在90年代,我写了两本介绍《黄帝内经》运气推算知识的普及小书,其中一本后来还在台湾出版。写《黄帝内经》运气推算,一是对我早年迷恋于东方神秘主义文化的一个总结和交代,二是因为当时对出版市场的考虑。
我在《黄帝内经与运气推算》一书的前言写道:
“实际上,后来发展得丰富成熟的中国古代算命术,具两大理论支柱,一是八卦,一是阴阳五行。而代表八卦的经典著作为《易经》,代表阴阳五行学说的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精通中国古代算命术的人都知道,如果学习了《易经》和《黄帝内经》,再学算命术,许多深奥难解之处就会变得浅显明白了。”
我在《实用运气推算·运气要诀详解》一书的前言则写道:
“《运气要诀》是由清代御医吴谦等人,根据《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编辑而成,是关于中国传统运气学说的简明读本,具有易记易诵的特点。”
“知八卦而不知运气,犹如有两脚之人却只用独脚行走,将去亦不远。”
二、接受四川大学的《周易》教学任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学习《周易》,受到当时花山文艺出版社的高级编审张志春先生的教益和指点。我的两本《黄帝内经》运气推算的小书,当时就是经由张志春先生策划的。张志春先生兼治文史,后来担任河北省周易研究协会会长,堪称大师。我年轻时受到他的提携帮助,对他一直心怀敬仰和感激之情。
岁月流逝,风景转移,几乎就在年我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接受《周易》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决定写这本解读《周易》的书。我觉得这个时候已经条件成熟,一来可以将我多年学习《周易》的心得与同好者分享,二来教学相长,更好地为我的学生们提供参考资料。
当面对为学生介绍合适的《周易》解读读本时,我实在是感到犹豫和困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市场上多数《周易》解读读本并不是很适合大学生等初学者。关于这一点,我在导读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对《周易》的解读,我最反对的一个观点,就是很多人认为的《周易》其经文彼此没有内在逻辑,如:“就《周易》全书的情况看,大部分内容仍属于筮辞的堆砌,多数卦的卦爻辞之间缺乏甚至没有逻辑的联系。”。这样的观点,在当今《周易》解读书籍中占据主导地位。我觉得这正是真正问题症结的所在。
我认为,《周易》一书经文具有某种内在数理逻辑结构和形象思维方式。六十四卦卦辞爻辞,就如同用象征主义原则写作的六十四首诗歌文本。此书作者首先是“观象系辞”,面对六十四卦的卦爻形状,细细体味观察,根据某种内在的数理逻辑,用象征主义原则系撰出卦辞爻辞。所以这些卦辞爻辞一定与卦爻图像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彼此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而是只有必要条件,即:有此卦爻辞,一定是因为有此卦象爻象的存在。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三、每个人都可以写一部自己的易经
历史上所谓三易,《连山》、《归藏》、《周易》,都应该是这样,以某种内在的数理逻辑结构原则,然后用象征主义原则写出卦辞爻辞来。因为《连山》、《归藏》都已经失传,我们并不能确认它们是否有类似《周易》的卦爻辞。
这样的“观象系辞”象征主义原则的写作方法,于情于理都是容易被理解的。如果你自己有足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其实你也可以写一部你自己的“易经”。事实上,古代做这种事情的大有人在。
明末清初的张潮,写出卦辞:“贫,无咎,利君子贞,不利有攸往”,然后将每一爻也写出爻辞。此小品《贫卦》才情诡异,锦绣文思,堪称一绝。
类似的例子当然还有。如与张潮同时的尤侗作负卦,王晫作谄卦等。
四、传统解《周易》之法最有效
将六十四卦卦辞爻辞看成用象征主义原则写作的六十四首诗歌文本,也有其他学者认识到这一问题,虽然认识的程度和角度有所不同。
我曾经看到这样的说法有某种相类,还是有见地的。
《周易》的“观象系辞”这个观点,绝非我自己的发明,这是最早、最合于情理的解读《周易》的方法。而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个方法被忽略甚至几近失传。
根据我多年学习《周易》的经验,对于大学生之类的初学者,回归到传统解读《周易》的理论上是最方便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才可以使他们不会纠结和迷惑,才能知其然而又能知其所以然,感受到学习《周易》的乐趣,“玩索而有得”。
五、回归孔子“以象解易”的本源
我的这些想法得到了锦江学院文学传媒学院院长严廷德教授的理解和支持,这让我深感慰藉。严廷德教授精研汉语言文字学,著作等身,他的认可和赞同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他鼓励我潜心研究,并为我提供了许多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此外,还要感谢锦江学院通识教育教研室主任董小伟博士,因为他的支持,《周易》的课程今年已经成为全校的公选课,有更多的学生得以选修此课程。
因为种种因缘聚合,从年我担任《周易》的教学任务起,我一边教学,一边写作本书。从年到现在,我已经讲授《周易》四个轮次,并在年的冬天完成了本书的写作。感到欣慰的是,去年我教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中,有两位学生的毕业论文选择了《周易》的课题。一位同学汪小玲的论文题为《以马取象卦爻辞易例分析》。另一位同学张娣华的论文题为《以屯卦为例浅析的以象解卦系统》。虽然她们的论文还比较稚嫩,但已经初窥门径。国内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能以《周易》为研究课题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更显出她们的不易。
本书对《周易》的解读,用的是孔子“以象解易”最本源而又是几乎已经失传的理论。这样解释《周易》对于读者是最易理解的。此种方式绝不敢臆造,所有观点都是言之有据,参考大量古籍资料,有所根据。我相信,本书呈现给读者的是笃实敦厚的内容,尤其适合初学者以正途入门。
覃贤茂
年12月于成都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