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精髓是什么它隐藏在周文王的家训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世间万物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因此,它也中华文化的总源头。那是谁创作的博大精深的《易经》呢?《易经》的创作可追溯到伏羲氏推演的八卦,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到了商末,据司马迁《史记》所记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后,他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至此,《易经》才真正系统化。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发现其为圣人之作,有古之遗言、得易以群毕,于是他便为易作传,即著成《易传》又称《十翼》。这才使易学真正成为经典中最权为经典的著作。由此可见,《易经》能够流传至今,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易经》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若我们要知道《易经》的精髓是什么,则要从周文王的家训中寻找。周文王一生深研《易经》,以他对《易经》的理解与把握,是超乎寻常的。在他在位的第50年的时候,感觉来日不多,于是临终前,将姬发叫到跟前,对他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后来被记载为《保训》,此段训诫,堪称《易经》核心。据说当年《保训》书简出土时,专家们专门进行过研究,但是专家都没有真正地琢磨透。可是,其中有一个字在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便是《易经》的精髓和核心,那就是中。何为中?北京的故宫中和殿就有一块十分显眼的匾额,上书允执厥中四字,说的是,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古代先贤的理想境界,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中所包含的意义。在《易经》中,中其实代表着一种最佳的状态,这个状态可以理解为道家的道之本源,一切事物都是来自于此,一旦脱离了这个状态,那么必将走向衰落。周文王的《保训》,其实就是要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偏离中的状态,才能让江山一直传承下去。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中就要让我们做到适可而止、把握尺度、不可越界,这样我们才能有所作为。《易经》值得每个人读一读有人说: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而中国智慧的源头则是《易经》。我国后世众多名人如孔子、鬼谷子、诸葛亮、王阳明等都深受其影响,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有过不同的功绩,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在25岁之前熟读《易经》。孔子曾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鬼谷子这三个字就是卦象,对应的是《易经》的坎卦,鬼谷子智慧就是坎卦智慧。马云:得益于自己比别人读得早。有很多的朋友也特别想读一下《易经》,但是普遍说《易经》太难懂了,里面全都是文言文,一点也看不懂,更不用说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了。我这时就为我的朋友们推荐了《图解易经》,读完后,他们感到很惊喜,这本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朋友从中学到了很多,对指导他们走出生活中的各种困境。这本书里面,不仅尊重原著的内容,而且采用图解的方式,含有趣的图片和深入的解析,并通过实际的大白话的例子,帮你分析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每一个都是能让你实际运用到职场,生意场和生活中的。《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有了它,人生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现在仅需48元,读一读会让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何乐而不为?点击以下链接购买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