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道德经》同出一源,而将两者完美融合演绎的,非《周易参同契》莫属。先说答案《易经》用阴阳术数的象数模型,概括了整个世界的运行;《道德经》则讲述了建立这样的象数模型的“道”的理论依据,以及如何运用这样的理论治理天下,使天下得以长治久安。一些解释根据首卦的卦序不同,夏有《连山易》,商有《归藏易》,周有《周易》。三易的内容和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卦序不同。现在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仅存周易。易经中的每一卦,代表着天地变化的一个象,说的是一个大的时间序列中,阴阳相合所推动出来的变化。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着一个小的时间序列中,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易经》的思想,是华夏文化的总源头,其他的各家思想,都是源于《易经》。用阴阳术数的象数模型,就可以概括整个世界。既然有了阴阳,那么随之而来问题就是,阴阳从何而来呢。阴阳因天地而生,那么天地又是如何而来呢。这个问题,就需要用“道”的思想来回答。万物本来都是不存在的,是天地的阴阳二气,创造了它们;天地,也是由阴阳所生,那么同理可知,天地本来也是不存在的,一定是有其他的东西创造了天地;这就是无中生有的概念;那么无既然能生有,那么无又是从何而来呢?无,从一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来。这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就是道。道从何而来呢?道不生也不死,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从道中来,它只效法自己,这便是道法自然。《道德经》就是这样一本记载了“道”的思想,以及讲述如何应用“道”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典籍。这就是《周易》和《道德经》的关系。举个栗子说明“道法自然”道效法它自己,这个问题有些难以理解,为什么万物可以追溯到阴阳,阴阳可以追溯到无,无可以追溯到道,道却只能效法它自己呢?这该怎么理解呢?比如,我们面前有一台电脑。它上面的各类文本文档,图片,视频,音频,他们就是万物;这些WORD、PS、AdobeAcrobat等等程序,可以看作是天地;计算机里创造了WORD这些程序的底层机器语言,可以看作是阴阳;而这片让机器语言得以生存,演化出程序的虚漠空间,则是无;而这片虚漠的空间又是从哪里来的?它存在于计算机的硬盘中,又未必是存在于计算机的硬盘中,它产生了计算机的世界,对于计算机这个世界来说,它就是演化出那片虚漠空间的“道”,也可以说,现在的这片创造出了无数程序、文件的虚漠的空间,就是“道”自己成长成的样子。“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要想真正的理解“道”,还是要认真的阅读《道德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