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22章,意思是说:唯有不争的处世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我们常说一个人很傻,老是喜欢主动吃亏,但吃亏是福,傻人有傻福。这种人看似是愚笨,实则是大智若愚,在使用“阳谋”,以不争的态度去正大光明地争,最后获得福报也往往最多。就如老子所说: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不争是一种舍得的“阳谋”,看似是让利于人,最后获得最多,正所谓是“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企业家李嘉诚曾叮嘱其子:“你和别人合作,假如利润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这就是他在应用“不争”的阳谋,最终反而获得的回报也最丰厚。古人也根据老子的“不争”的阳谋,总结出了许多经典处世名言,比如说“利可共而不可独”、“轻财足以聚人”等等。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后,急流勇退,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他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名利双收,还被后世尊为财神。反观范蠡的另外一位小伙伴文种,也是帮助勾践复国的大功臣,却因为自恃功高,不愿意舍弃富贵,最后被勾践赐死了。西晋的大富豪石崇,富可敌国,奢靡无度,做人非常高调,终于惹人眼红,被人污蔑为乱党,年仅52岁就被诛灭三族。石崇被装在囚车上拉到东市,这才叹息道:“你们这些奴才是想图我的家产啊!”押他的人答道:“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发掉!”石崇哑口无言。人生,一不积财,二不积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名利面前,少争一点,才能更好地安身立命。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水因为不争高处,只是往低处流,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他最接近于“道”,最终汇聚百川,成为了百谷之王。人也可以效仿水的谦下之德,放低姿态,虚怀若谷,包容万象,有容乃大,不争名利,最终以无私成大私,人低为王!02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这句话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36章,意思就说:我们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原文还包括其他几个层面意思: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这种思想就是典型的“阳谋”,而且是光明正大,理所当然的。就是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书中所述:“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够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情——给他想要的东西。”销售人员想要卖出去东西,首先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着想,多为客户谋福利,最后才能让客户安安心心掏钱。男人要让女人温柔贤惠,就要尽量满足女人的各种物质需求;若是条件有限,哪怕是甜言蜜语也可以。我们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先要满足他人,这样他人才有动力帮助我们。其实,这种思想和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致的,都是告诉人们:要想利自己,首先要利他人。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曾国藩也说: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曾国藩一辈子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他帮助了很多人取得成功,自己也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所以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结语:真正大智慧的先哲圣贤,都是选择“阳谋”,而不是“阴谋”。因为他们都知道阴谋诡计的利和弊都是一样大;而阳谋没有什么后患,光明正大,更容易得人心,最后得道者多助。纵横家始祖鬼谷子的智慧是阴谋居多,正如他所说“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他的高徒苏秦也是学习他的阴谋诡计,最终因为反间计的罪名被齐王五马分尸,天下人都嘲笑他,并讳忌研习他的学说。所以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阳谋也终究要战胜阴谋。而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以上2条“阳谋”,经典实用,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朋友们,您是喜欢阴谋还是阳谋呢?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