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人在社会飘,哪有不喝酒,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走访亲友,还是工作上的应酬,喝酒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现在人大多数都比较注意养生,对于酒局没有以前那么的热情了,酒大伤身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所以在面对一些酒局的时候,大家也都有了躲酒的意念。不过酒局上无小事,躲酒也是一个技术活既不能得罪人,也要有让人信服的理由,这让很多朋友都很为难。
谈及曾仕强,看过他《百家讲坛》节目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是我国的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教父级别的人物。他对国学和管理学研究的非常深,在全世界有“中国管理第一人”的称号,也曾荣获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等很多殊荣。
在曾仕强先生看来,酒桌上,尤其在中国的酒桌上,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尤其是想“躲”的,和刻意去“躲酒”的人,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关于酒桌上喝酒,他给了大家支了三招:
易经透露第一招:不做不会喝酒的表态
也就是说,在酒桌上,永远不要讲自己不会喝酒的话。这看似是很高明的“躲”,其实是最愚蠢的办法,也是最下等的策略。估计你除非拿出医生的诊断书,酒友才会放过你。
以曾仕强先生看透《易经》64卦看来,他说,越是表态“自己不会喝酒”的人,往往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这样一开口,就会打草惊蛇,这时候酒桌上的人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跟前,也都会在心里想着,“这个人不会喝酒”,一定要先把他灌醉。
易经透露第二招:不主动敬酒
《易经》中说过,对于喜欢喝酒,且能喝酒的人,这个无所谓。但是碰到人多,这个还是要掂量一下的,另外还有注意别人的回敬,别自己敬完酒没事,却败在了别人的回敬上。
但对于酒量差的,千万不要主动敬酒。尤其是在一桌上,开始敬酒就要一桌都要敬完,千万不要丢下某位同志,否则不但表现的不礼貌,还会惹下人。
易经透露第三招、迅速应对别人敬酒,做表面文章
何为迅速应对别人敬酒,就是有别人敬酒的时候,一定要快速拿起杯子,不要犹豫,让别人看起来很干脆、利落;
然后喝酒的时候要表现的很猛,好像喝了一大口的样子。料想敬酒的人,看到有人应对敬酒,心里一定很舒服。
但是要说到做表面文章就是,看似很用心的喝酒,其实最后一口都没有下肚。
不是换了个形式吐到茶碗里,就是把喝的酒原封不动的再吐回去。料想有了这一招,估计没有人能灌得倒你了。
最后,《易经》还隐藏这还有一招就是,面对任何喝酒场合,刚开始的时候都不要发力过猛,要保存实力。
刚开始一定要小口来喝,因为你不知道酒宴会坚持多久,也不知道下半场有没有人敬酒,另外如果是三两个朋友聚会,最后还很有可能把瓶里剩的酒平分了!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广大精微,包含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始”。
这样一部对于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典籍,将人的修养修行及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应对策略讲到了极致。
1.《易经》六十四卦是把所有我们可能碰到的情境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六十四种。
西方最近有很多的管理新理论都是从《易经》里面引申出来的,只是还不够全面而已。那么,为什么是六十四呢?因为有一个八十二十法则,人要掌握到百分之百,是不可能的,而且成本太高,也没有必要,所以只要掌握到百分之八十就可以了,而百分之八十里面的百分之八十正好是六十四。
2.我们不是马虎,我们只是马马虎虎而已。
马马虎虎跟马虎,是绝对不同的,马马虎虎就是刚刚好。比如说一个人字写得很漂亮,人家夸赞说:“你的字很漂亮!”他会说:“没有没有,马马虎虎。”就是够好了,才配叫马马虎虎。不能马虎,一定要马马虎虎。什么时候大家把这些都了解清楚了,就进入《易经》的大情境了。
3.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易经》是替君子做事情的,小人再怎么精,到最后都是一败涂地。有人说《易经》很灵,其实是自身品德好造成的,觉得《易经》不灵,那也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能怪别人。
4.《易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掌握未来的变化。
从事管理的人,不能面对现在,要面向未来。基层员工是活在过去,干部是活在现在,所有的领导都要面向未来。如果领导活在现在,那这家公司就看得很近,不长远,就糟糕了。
5.一切一切都是从未定之天出发,追求既定之局。
《易经》告诉我们,就是因为测不准,所以才要测。因为只有测到一个方向,才知道怎么去调整。一家公司的成长,也是在追求这家公司的定数在哪里。这都是早就定好了的。什么时候哪一种行业该淘汰掉,什么时候哪个地区要没落掉,都是既定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