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鹏
中国文化源自于易经。如果说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笔者认为用“中和”两字最为恰切。中,为居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和,为和合,把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也有不拒绝、排斥之意。记得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了一个“和”字,这应该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那么中和这种状态,为何跟易经有关呢。易经起源于先天八卦,最早的八卦图就是一个圆圈,外面围了八个卦象,上乾下坤,左离右坎,右上巽左下震,左上兑右下艮。这八个卦分成四组,是对称的。
如果研究八个卦象,会发现每个卦象都不规则,如震、坎、艮三卦,都是两根阴爻一根阳爻,属于阴多阳少。而巽、离、兑三卦,都是两根阳爻一根阴爻,属于阳多阴少。从阴阳能量分布来看,每个卦象的阴阳比例是不均等的,也就是不稳定的,不居中的,也就是属于偏的。至于乾卦,三根阳爻,就是阳到了极点。坤卦,三根阴爻,也是阴到了极点。这也是一种偏。因此,八个卦的能量要么偏阴,要么偏阳,没有一个卦是中和的。由于每个卦象的能量不均匀、不稳定,导致每个卦象都处在运动的状态中。
然后古人把八个卦象排成一圈,于是一种中和的力量就产生了。看先天八卦图,就会发现乾坤、坎离、艮兑、震巽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实际是在中和两个卦象之间的能量。
比如乾坤两卦,乾是三根阳爻,坤是三根阴爻。把它们放在一根直线上,那么乾卦的三根阳爻,就会与坤卦的三根阴爻产生一种相互的吸引。阴阳之力刚好相互抵消掉。这样乾就不再保持阳到极点的状态,坤也不再保持阴到极点的状态。两个卦象都向中间状态靠拢,坤卦中注入了乾卦的能量,乾卦中注入了坤卦的能量。
其余六个卦同样如此,如震卦与巽卦在一条直线上。震是下面一根阳爻,上面两根阴爻。巽是下面一根阴爻,上面两根阳爻。这样两个卦象就开始相互中和。阴爻合阳爻,阳爻合阴爻,把双方本来有点偏的能量中和掉。坎卦与离卦、艮卦与兑卦也是一样。坎卦是上下两根阴爻中间一根阳爻,离卦是上下两根阳爻中间一根阴爻,艮卦是上面一根阳爻下面两根阴爻,兑卦是上面一根阴爻下面两根阳爻。这四组卦象就像钥匙和锁的关系,都是配对的。
而且古人也用先天八卦代表人物,乾坤为父母,震巽为长男和长女,坎离为中男和中女,艮兑为少男和少女。刚好就是四对夫妻。在生活中,一对夫妻在一起,也代表阴阳能量的中和。老话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因为孤阴和孤阳都是偏枯的,需要另一半阴阳能量来中和,这样就像相互充电,让彼此充满生机和活力。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这几乎就是历代中国人的主体性格,也包含了一种中和的思想。中国人与人打交道,一般都是有礼有节、谦和友善,不喜欢强行霸道、极端偏激,讲究中庸之道,看待各种问题,都会尽量保持中立、中正、居中、不偏不倚的立场,而且能包容、吸纳不同的意见与观点,既不伤和气,又坚守自己的原则。这就是把中和的精神发挥到了恰到好处的境界。
保持中和的状态还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因为当一个人始终是中和的,那么身心中的能量不会淤塞或异常,也不会轻易作出偏激的举动。这样身心处在和谐、稳定之中,就不容易生病。因为人的疾病,本质上是身心中的能量不稳定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