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必有果,易经中2条不可逆改的天规

《易经》是一部融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经典著作,因其博大精深,素有“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之美誉,蕴含着深刻的自然法则与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中蕴藏着天道规律与处世原则,若能深刻领悟其中的深意玄机,便可引导好正确的人生方向,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人生便能风生水起,运气也会越来越好。

一、《易经》:天行键,君子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说的是天道(自然)周而复始地刚强劲健,永不停息,即使颠沛流离身陷困境,也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天行键,要求君子应效法天道,做到周而复始,行止有信,诸如日升日落、四季更替。自强不息,要求君子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应当刚键有力永不改变,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每个人都应像天道一样,不依赖于外物自发而行,积极主动,奋发上进,持久恒远,自强不息。

“凿壁偷光”讲述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因家境贫困,没有上学。后来,跟亲戚学习了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长大后明白了读书的重要后便喜爱上了读书,因白天要做农活,没时间看书,所以想利用晚上时间来读书。可家里贫穷,没有钱买点灯的油,有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时,发现东面的墙上透过一线亮光,走近一看,原来从壁缝中透过来的一线亮光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他拿起小刀把壁缝挖大了一些,凑着墙缝透过来亮光读了起来。匡衡就这样勤奋刻苦地学习,后来官居至宰相。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人生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理想还在远方,事业踏步不前,生活琐事的繁杂,当面对生活困境时,不能消磨自强的意志,丧失奋发的信心,哪怕千难万难,也要勇敢去面对,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浮士德》中说:“凡是自强者,终能得救!”其实真正的救世主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于自强者来说,面对困境,只要意志不倒,信心不垮,不消极退缩,自立自强,奋勇向上,发挖自身的潜能,就会冲破困境,进而走向胜利。

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地是宽厚柔顺的,应顺天而动,要有承载万物而毫无怨言的敦厚品格。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厚德就是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品德。载物的物,指的是世间所有万物,而且首先应当指世间所有的人。“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品德育人利物,着重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与高尚品格,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宏大的气度,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之德。

厚德载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是人生价值得以保证的体现。厚德载物要求人要有广博的爱心,道德的操守,正义的道义感。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生活中,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的个人修养,特别是道德品质。凡在社会中有所作为或成大事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及正义、诚实、信任、宽厚待人的高尚品德。

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作《君子论》演讲时,希望清华学子们能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引用《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清华的校训。在此,不管是清华人还是北大人抑或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用《易经》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天规来激励自已,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地位,也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若能做到,人生就会风生水起,运气也会越来越好。

我们普通人学《易经》,最根本的是,改变自己的固定思维,让脑袋开窍,洞察万事万物的规律,顺应规律做事,逐渐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业做得更好,生活过得更好。

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易经》是我们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华萃取和高度升华,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人觉得《易经》这本书晦涩难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阅读。

我读的是这本白话文图解版本《图解易经》,书中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我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里面还有相近的注释和插图,在书中领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易经里可不仅只有深奥的大道理,而是贴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每一个都是能让你实际运用到职场,生意场和生活中的。

《易经》是传统文化的纲要,是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石。读《易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让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后,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开朗了!

这本《易经》才99元,也就是两包烟钱,却能让你受益终生!

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把这本大智慧带回家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