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易经

很多人喜欢读易经,《易经》究竟在讲什么,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多数人在学习《易经》时只抓住一个尾巴,认为《易经》是用来算命、预测,殊不知《易经》智慧之大,背后深刻的智慧是对整个宇宙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一种揭示,是“道”!用今天的话来讲“道”就是规律,是各种力量之间保持平衡的根本。《易传》有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把世间万物简单的分为阴和阳两类,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领域里,则代表了“文”和“武”。

一个民族少了文,这个民族就少了柔和、仁爱、恻隐,文化的光亮就会失去色彩;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失去了武,就会走向孱弱,走向生命的凋零,任人宰割,所以一个民族健康的发展是文备和武备的有机统一,正如古人所诠释的“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故天地配以阴阳”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都知道圣人孔子的学识和智慧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他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授学生们骑、射、御同样重视,简单来说就是骑马打仗。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武双全是孔子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武兼备是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的。那些过于强调武力的王朝很难长久,比如罗马,比如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挥鞭赤马踏平天下,纵有无敌之资,但少了对天下的仁爱,对普通百姓的慈悲,这个朝代能长久吗?同样,两宋时期更多的强调文治,宋朝知识分子群星争艳,涌现出无数大文豪,诗词歌赋更时不计其数。但整个宋朝,国家始终不能出现大一统,一直处在和其它少数民族政权共同分治的境地。看清楚这点,我们这个民族在强调文化、仁爱力量的同时,一定要强调“武”的力量。

如果社会上柔弱之风盛行,标榜的都是脂粉气浓重的人物,少了那种驰骋千里、拓疆万里的雄心,少了那些统一六合、一匡天下的豪迈,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能实现吗?现在的青少年失恋了哭哭啼啼,工作中受到一点打击悲悲切切,生活上遇到一点考验凄凄惨惨,少了什么?少的就是“武”,不是武力也不是穷兵黩武,更不是非要和谁斗争,“武”是一种精神,面对一切挫折考验敢于承担、敢于直面,面对一切困苦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愈挫愈奋,这就是“武”。少了这种精神一个人无法立之社会,一个国家无法立之世界。

我们以史为鉴,领悟《易经》的智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加强大的“文”,也需要更加强大的“武”。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有更加文明的面貌,更加扎实的科技文化水平,我们的精神也要更加昂扬奋进,更加百折不挠,更加豪迈无畏,这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所应该倡导的民族精神。

以上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如存在不当,请及时私信与我联系解决,感谢支持!(感谢阅读,精彩下期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