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起源,被称为百经之首。其中包罗万象,涉及领域重多,在很多的历史出土文物中,都已经得到大量的佐证。(曾被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主要参照物)从而更加奠定了易经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价值。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灿烂文化。但作为国学文化经典,我们国人趋之若鹜。拿到手中却是一脸懵懂。和我们所知相距甚远。不知所言何物?毕竟离我们现实太过遥远了。
周易是连山,归藏的延续,时经三古,人经三圣。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要学习易经首先要明白它是怎样的书籍,知道其主要内容,发展渊源,和自己学习目的,研究其使用方法。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首先是兴趣,没有兴趣则无从谈起。由于现在国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国学探索当中。
历代史学界上对周易或是易经有两种不同的争论;一易经是历史上最早的占卜书籍。二是易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书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不管如何,在人类历史上唯一被历代王朝奉为经典的丛书,必有他存在的道理和价值,这是我们首先要肯定的。它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社会各个领域吸取不尽的文化理论源泉。其中不乏有国外知名人士加入到研究易经的项目中来。
周易易经全书正版图解原著淘宝¥98¥购买已下架易经中的阴阳理论,是世界文明中最早的朴素的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现代什么物质意识,唯心唯物都在易经中得以概括和总结。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整体,任何事物和人不可能单独存在。所以老子和孔子在其著作中引申为天道(天人合一)理论。这也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来源。(敬天地,远鬼神,祀祖先)。这也是自周朝以后的宗法制社会一直遵从的儒家思想的主要源泉。
易经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指卦辞爻辞系辞等解释和注解)但其主要是以石医命相卜为主,这里面分类又有很多内容。其中石(仙)在道家内流传(炼丹,化气,符咒,驱邪)。医有黄帝内经(岐黄之术)是中医的溯源,在古代医卜是不分的(部落中的巫医卜筮一般是部落酋长或是德高望重之人),命理说和相术在易经中不是很多,是在经过汉唐几代易学大师的开创下得以大量流传和发展。(根据五行四柱理论)。占卜则是构成易经中的主要成分。其中的八卦六爻的爻辞,卦辞,系辞等内容才是易经(传)里的主要内容。
在此可以看出,命理和相术是在易经基础上引申发展出来的。是在八卦占卜的内容上分离出来的。在易经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多。按通俗来说,算卦和算命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和概念,我们常人很容易将它们混淆。命理是按照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根据五行理论加以分析,推断大运流年,一生运势。(四柱八字是人的基因密码已经证明)。
周易全书正版图解大全淘宝¥69¥购买已下架相术最为庞杂,分类也是最多的;有相天(天象,日月星辰之象),相地(堪舆之术,风水之说)有阳宅阴宅之分。相人又有相面,相骨,相手之分,此外还有相畜之类(相马,相狗等)每一个相类中又有很多的门派秘传之类等等。但都跟易学相聚甚远。属于分类中的分类项目。(所以在学习周易过程中不要陷入命理相学的分类项目中,而不能自拔)。(但它们各自成派,又相互联系,相互印证)其理论体系皆为易学之故。
所以在学习易学过程中,难免进入命理,相术的圈圈里(以卦为业者不算),学习易学中要树立学习的方向才不会学偏。系辞中讲到,观其象,而玩其占。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才是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再详细点说;演其数,推其理,观其象,玩其占。这才是对易学的最大领悟。这也是孔子对研究易经最大的体会。由此而说出善易者不卜的话语。也算是忠告的意思吧!只观其象不懂其理,或是只推其理不懂其象都是片面学习,而演其数,玩其占才是手段和过程,观象推理才是目的正途。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周易或是易经,只剩下六十四卦象,卦义,爻辞,系辞等内容,其中演绎术数的方法已经不在书中。需要其他书籍的参考才能得到,现在的网络也很发达,都能找得到。其中主要的方式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蓍筮法,和根据其法改进的金钱代筮法(六爻法)。在历史长河中,历代易学大家根据自身研究和修为,都对其行改进和改良,加入自己对易学的理解和注解。其中最为著名的北宋易学大师邵康节所著的梅花易数最为出名。尤其他在书中对易学八卦中的万物类象和时间起卦法最为经典,成为后世学易的必读经典。
本文由古城奎叔原创首发,喜欢此类文章的易学爱好者可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