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易经通于神明的中华文明之

我们所说的“神”,不是西方基督教信昂的上帝那种神,而是“阴阳不测谓之神”里面的“神”

,即能预测未来的大神级人物。

当然了,能够掌握《易经》的人,历史上也都是大神级人物。有历史记载以来,除了发明易经八卦的伏羲,通晓《易经》的第一位大神级人物就是周文王。周文王在被商纣王囚禁期间推演出《周易》。《周易》是在《易经》的基础上增加内容而成。一般而言,《易经》的内容为六十四卦、卦辞、爻辞。

有人说六十四卦是周文王推演出来的。其实不是。《周易》里面就讲到八卦的来源。

《易经》的发明者是伏羲,也叫包牺氏。

《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述这段话讲的是伏羲观察天地万物,发明了《易经》八卦。当然这个八卦不是三爻的八个卦。因为单单三爻的八个卦的预测功能非常有限,只有六个爻的八卦(共64个)与五行等结合才构成一个预测系统。联系上下文,“八卦”说的是六十四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简称。再从《奇门遁甲》的记载看,比伏羲晚得多的黄帝时期九天玄女传授了更复杂的《奇门遁甲》,其源头也是《易经》。因此,一整套《易经》六十四卦预测体系应该是伏羲实际发明或者总结。

千万别小看伏羲的这一发明,它的影响实际上远远超过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它开启了中华文明。

《易经》是中华文明之源,中华文明的每一个项目,其源头都指向《易经》。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无论是朝代名称、定都地点等等都是依据《易经》。

《易经》是中华文字之源。传说仓颉造字,鬼神哭泣。我们不信鬼神,但知道鬼神哭泣是夸张的说法。仓颉造字时,每个字多少画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由易卦决定。每个字的读音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由易卦决定。江湖中的测字术,就因为汉字由易卦产生,所以它就具有预测的功能。而其他国家的文字,是不能用于预测的。测字术是汉字特有。

《易经》是中医学说之源,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之道、五行生克原理等等,都源自《易经》。《易经》的易理贯穿于整个中医学说,甚至中药的命名等也都离不开易卦易理。

《易经》是道教儒教之源。儒教将《周易》奉为圣典。而道教的《道德经》等经书都将易卦易理作为理论基础。

因此《易经》完全称得上是中华文明最伟大的发明。可以说没有任何古代发明能超过它。由于它具有通“神明”之德的功能,上古、中古时期的统治者除了用于预测,还用之教化人们,用之军政决策,用之发明各式各样的器具。它影响之大,到现在已经根植于中华文明每个角落、每个细胞。

伏羲就凭他发明的《易经》八卦而王天下,走上神坛。伏羲的王天下,正式开启了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与其他古文明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中华文明是人类社会中第一个走向德政、仁政的文明。它的功劳应当归功于易经。因为易经通于“神明”,在人类未教化的年代,有谁敢不敬畏神明?就算是统治者,也不敢不敬畏。因此易经的发明让易道里面的德和仁等思想惠及天下。

易道里没有丛林法则,只有道和德以及仁。这是当时上古之人在运用易经预测时得出的结论。那时人们在算卦时就发现:符合易道者生,违背易道者亡。德和仁符合易道,能持续长久;残暴法则违背易道,必然败亡。在那个未教化的年代,易经所触及的“神明”之道,作为统治者遵守它、执行它,使得中华文明以德和仁率先走出了禽兽时代的丛林法则。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啊!它首先远远高于当时人们的思维。在丛林法则盛行的年代,德和仁就是人们昂望的天上的太阳。你看看比伏羲时代还晚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残暴的丛林法则的制度,哪里有德和仁?这也是它们无法传承的根源。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啊?这是被孔子称为通于神明的思维!能够通神明,就是因为它卜而先知,能预测世间万事万物,人们奉之为神。这是中华文明之神,结束蛮荒时代之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