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上随机找个人,问《易经》是用来干啥的,十有八九会说可用来算命、看风水、搞预测……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去尝一尝”,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好,于是三年前我找来一本《易经》认真钻研。
《易经》的内容并不多,如果按照流传下来的文言文算,只有五千多字,通读一遍用不了多少分钟。我找的解读版本是台湾人朱高正博士写的《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有多所大学将其选作教材,薄薄的一本,朱博士的解读深入浅出,三个多月就弄懂了。
《二十世纪易学哲学史》一书,将朱博士列为二十世纪压轴的易学大家。清华大学也曾多次邀请朱博士讲《易经》,台湾前“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博士(诺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最尊敬的老师)、上世纪末时任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的朱伯崑和哲学界耆宿张岱年教授等知名学者对朱博士的评价都颇高,于是我也就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已经初步弄懂了。
然而有趣的事才刚刚开始。
根据朱博士的观点,结合我到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多方查阅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我认为《易经》应该归咎于思维科学的范畴,并非什么“卜筮之书”。我也向自己身边的人表明了这一立场。
然而,不管我怎么说,也不管我说过多少次,身边的人总会一次又一次地找我算命、批八字……
于是我对迷信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的迷信,病根并不出在别处,而是出在那些上当受骗者本身,明明不懂《易经》,明明自己哪怕是连一页该书都没有看,一点都不耽误他们非常笃定地认定读过《易经》的人肯定会批八字、算命、看风水……《易经》为何会遭受如此的信任,答案真的是迷啊!
如果说这样的情形只是孤例,那也可以解释:某些人记性不好或者行为方式诡异。问题是同一个人,而且不止一个,面对我的否认,一而再再而三地求算命求批八字。
有个成语叫“三人成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下,《易经》可以算命、可以预测、可以看风水批八字早已“成虎”多年,以莫须有的理由,冰冻厚度早已超过三千丈。
要想破除迷信,真的很难!#集体学习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