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地位非同寻常的“爻”字
爻之一字,于《易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数量上来说,《易经》64卦,爻,爻的数量远大于卦的数量,易理之广大精微,除以卦象承载以外,更以爻象承载,圣人立卦之意,先以卦象示,再以爻象示。《易经》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叠用柔刚,《易经》六位而成章;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在《系辞传》的这段关于习易用易的方法论中,所观之象,不仅包括卦象,更包括爻象,所玩之辞,除了卦辞,更有爻辞。玩其占时,占卦之后,观其变大都在爻,所谓爻变爻变,爻变则卦变。由此可知,“爻”之一字,是我辈习易研易者,不可不加以详察的,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字。什么是爻?它的含义都包括哪些?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怎么用爻?本文试图从《系辞传》中出现爻字的地方,来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对《易经》来说意义非同寻常的“爻”字。并对“爻”字所涉及到的爻象、爻辞略作探讨。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道之动论爻
《系辞.上》第8、12章中出现两次相同的文字,用来说明什么是爻,这段文字的原文是: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用这段文字,再结合《系辞.下》第3章的文字: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爻”之一字,首先是效,效天下之动。
效天下之动,什么在动呢?《系辞.下》第10章:道有变动,故曰爻。从这句话我们进一步理解“爻”之一字,效的天下之动是道之动。
道之动,我们看不见,我们能看见的只有天地之动,乾坤之动。
《系辞.下》第1章: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然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从这段原文,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理解:“爻”之一字,效的天下之动是道之动,是乾坤之动,是天道之动,地道之动。
以道之变论爻
道不仅在动,同时道还在变,天道、地道都在变,道有变动,故曰爻。因此,爻也会随着道之变而变,爻变爻变,占过卦的朋友都知道,爻变的结果是由本卦变为之卦,从本卦爻变成之卦的角度来说,道在变就相对容易理解。
《系辞.上》第3章: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这一段文字,虽然主旨是在谈论《易经》里面的文辞,但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来说,爻者,言乎变者也。爻辞所载,正是道之变。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爻之象论爻
《系辞.下》第1章: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然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道、地道之动有其象,爻效之以为爻象;爻象以乾坤之动为像。道有变动,故曰爻,“爻”随道之变动而变动,爻象亦随之而变动,不可执一爻象不动,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系辞.下》第8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象有见则有不见,有乾有坤,有阳有阴,阳见则阴隐,阴见则阳隐,阴阳之间有二象。
《系辞.上》第11章: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爻之辞论爻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在习易用易的方法论中,易序、爻象、爻辞、爻占均不可偏废。爻辞,是帮助获取爻象,索得爻意的辅助文字,更是习易研易者所乐而玩者,因此,理清爻辞的来龙去脉,理清爻辞的拟议主旨,以及圣人系爻辞的意义,应该是理解《易经》“爻”字含义的应有之义。
爻辞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在《系辞传》中出现两次的文字开始:
《系辞.上》第8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至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系辞.上》第8章的这段话,不仅说出了“爻”言天下之至动,更说出了“爻辞”言天下之至动,采用的是拟之,议之,拟议以成变化的主旨。
在《系辞.上》第8章中,紧接着这段话的后文,是《易经》经文中的7条爻辞,以及孔子对这7条爻辞的解释说明,《系辞.上》第8章,用这7条爻辞为例,来说明“爻辞”拟之、议之、拟议以成变化的主旨。言语道断,有意者细参之。
《系辞.上》第12章: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至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至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
《系辞.上》第12章的这段话,说明“爻辞”反映的是天下之动,鼓天下之动,效天下之动。天下之动,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动则吉凶悔吝生。圣人系辞焉以断“爻”(爻动、爻变)之吉凶悔吝,圣人之情见乎辞。
易与天地准,与天地相似,不违天地,不过万物,道济天下,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道济天下而无忧,圣人却有忧天下之心,圣人系辞断“爻”之吉凶,实以爻辞之吉凶悔吝,告诫用易之人,在效法天地之动时,有所取舍,有所效而有所不效,有所动而有所不动,有所变而有所不变,趋吉避凶,趋利避害,人其取舍之。
以卦之时论爻
《系辞下》第10章:《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论“爻”,一般在本卦中论,离本卦而论,类已变,卦已变、名已变、时已变、理已变,再论其爻,已是言不及义。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卦以存时,爻以示变。因此,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暂以以上五点,与各位同好共同探讨《易经》“爻”意,其余以爻之位论爻,后续再作文探讨。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