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创作者:何如风看历史
孔子以后,古来相传的《易》、《书》《诗》、《礼》《乐》、《春秋》等著作逐渐被人们视为基本经典,称六经,或六艺。汉代是经学的正式形成时期,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经学成为显学,得到很大发展。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对于儒家经典的阐释与研究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为后人研习提供了基本可靠的底本和基本可信的初步解说,奠定了经学的基础。而且,经学与现实政治紧密相关,开创了通经致用的治学传统,决定了中国学术的根本方向。
《易》的传承,《易》又称《周易》、《易经》,本为ト筮之书,以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代表天、地、雷、山、火水、泽、风八种物象,每卦由三个阴爻一或阳爻一搭配组成,将八卦两两相迭后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此讲说宇宙事物的变化。《易》不知何时被儒家奉为经典,于是有了伏羲氏始作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孔子喜读《易》,至于韦编三绝,并作十翼等等说法。儒家的这些说法不可尽信,但将《易》从占ト之书一变而为言哲理的经典著作,其功却非儒家莫属。
对于《易》的主旨,郑玄总结为“三义”即“易简、变易和不易”。所谓易简,是指它对宇宙物理的高度抽象,将繁杂的万事万物概括为简易可知之理。变易,是指它对事物变化之理的把握。不易,是指它在讲事物变化的同时,又强调变中有不变的东西存在。郑玄的阐述,可说得《易》之精微。《易》的文字部分有经有传。经又分为讲卦象的卦辞和解说爻的爻辞。传有十种,即上文所言十翼,分别为《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彖辞》是解说经的卦辞的。《象辞》分为解释全卦卦象的“大象”和解释每爻之象的“小象”。因《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篇,所以《彖辞》和《象辞》也分上下。《系辞》偏重说理,大体内容为追述《易》的起源,讲解《易》的作用,或解释卦义以补充《彖辞》、《象辞》。此篇因内容众多而分为上下“《文言》所谓“文饰之言’,专解乾坤二卦:因为乾坤为《易》的门户其他卦爻都由乾坤而出,所以特作《文言》。…《说卦》偏于说象,大致陈说八卦的德业、变化与法象。《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相承相生的次序。《杂卦》杂举六十四卦的卦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
孔门弟子中子夏、子木曾从夫子受《易》。孔门后学中则有荀子,公孙子(疑即荀子)传《易》学。据《汉书·儒林传》记载,从孔子到汉初的传《易》次序为:孔子传商瞿子木,商瞿子木传鲁人桥庇(字子庸),桥庇传江东人牙臂(字子弓),臂传燕人周丑(子家)周丑传东武人孙虞(字子乘),孙虞传齐人田何。
秦始皇焚书,《易》因为是ト筮之书,得以相传不绝。汉兴,田何因系田齐同宗,徙至杜陵,号杜田生,以《易》授东武人王同(字子中)、洛阳人周王孙、梁人丁宽和齐人服生。这四个人都著有《易传》数十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周王孙的《易传周氏》二篇、《服氏》二篇、《王氏》二篇、《丁氏》八篇。周王孙授业给卫人蔡公,同门丁宽也曾从之问业。王同传授给淄川人杨何(字叔元)、杨何和周王孙弟子蔡公都有著作传世,王同门人还有齐人即墨成、广川人孟但、鲁人周霸、莒人衡胡和临淄人主父偃。这些人中,杨何曾任太中大夫,即墨成官至城阳相,孟但任太子门大夫,周霸、衡胡和主父偃都任高官。
丁宽字子襄,起初是田何学生项生的从者因读《易》精敏,过于项生,遂从田何受业。学成东归,田何有“《易》以东矣”之叹。在洛阳,又从同门周王孙受《易》之古父。景帝七国之乱时,任将军拒吴楚之师,号“丁将军”。尝“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丁宽授同郡田王孙。田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施、孟、梁丘各自名家,都被立为官学。
施雠字长卿,沛人。施雠年少时曾从田王孙受《易》,田王孙为博士,又从之终其业。为人谦让,常称自己学业未成,不授徒。同学梁丘贺任少府,无暇传业,遣子梁丘临及学生张禹等前来就学,不得已乃授之。在梁丘贺推荐下,拜为博士。曾参与宣帝石渠阁经学会议。施雠弟子张禹位至丞相,鲁伯任会稽太守。张禹弟子彭宣任大司空,戴崇官至九卿。鲁伯弟子毛莫如和邴丹皆有清誉,毛莫如官至常山太守。张禹、彭宣传施雠之学。
孟喜字长卿,其父孟卿善治《礼》《春秋》,认为《礼》多而《春秋》繁杂,使孟喜从田王孙学《易》。孟喜好自誉,得到一部以《易》言阴阳灾变之书,诈称其师田生死时枕着他的膝头单独将此书授给他,诸儒因此看重此书。同门梁丘贺揭穿了他的骗局,说:“田生死时只有施雠在身边,当时孟喜回归故乡东海,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另外,蜀人赵宾好术数,并以此解《易》。此人善辩,诸《易》家无法将其驳倒,便攻击他所言非古法。
梁人焦延寿自云曾从孟喜问《易》。京房从焦受《易》,以为得孟氏之学,而孟氏弟子翟牧、白光却不予承认。成帝时刘向校书,考详《易》说,认为诸《易》家说都源自田何、杨何、丁宽,大义略同,只有京氏之说与之不同,怀疑是焦延寿得到无名高士之说而托名于孟喜京房以明于灾异之说著称。
传业殷嘉、姚平、乘弘,三人皆为博士,京氏《易》立为官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孟氏京房》11篇,《灾异孟氏京房》66篇,《京氏段嘉》12篇。西汉传《易》者,还有费氏之学和高氏之学,都未立于学官。费氏《易》传自费直。费直字长翁,东莱人。以治《易》任郎官,官至单父令。其学为古文,号古文《易》。长于卦筮,无章句,只是以十翼解说《易》的经文。其学传至王璜。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