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天泰为《易经》第十一卦,坤上乾下。
此卦乃运动变化之辩证法,为道家功法设计。理解好此卦的象意,正确指导平时修炼实践,均有极大的益处。孔子解泰卦曰:泰卦卦象,乃天地相交,乾坤相互之象。在前数卦,自屯蒙以后,皆为阴阳错行,刚柔消长,不成一致,其数杂,其用动,其行无定,其德多方,故其象难明,而吉凶不一。
至泰则不然,卦爻三阴三阳,上下相当,内外相得,升降相调,刚柔相济。而能以刚承柔,以上接下。气通而孚度,德合而适时,乃交相为用之道也。阳以阴用,阴以阳行,此至道之则也。故在一岁,春夏之时,天道下行,地道上济,天地气交,生化乃成。泰卦之象也。生化既繁,光明乃昭,德用乃弘。如日之春,如风之温,如地之平,如水之清,悠然以生,夷然以成,安定稳妥,不有陵倾,乃道之既成,德之已明。天地康宁,乾坤自平,更何物之不全,事之不利哉。
既孚乾坤之道,合天地之德,上则通神,下则齐物。主持至中而行动至和,辨别至精,而调理至神。故能表里阴阳、纲维天地。日月不失其度,山河不差其仪,万物咸亨。人之修道,亦当深体此义。盖乾坤四德,肯见于泰,而内有其守,外致其用也。从以上古人对泰卦的论述来看,与道家修炼,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联系:
一、泰卦是反映天地交相为用之卦,道之为用,亦应比类于此,道家养生、修炼的功法设计,必有参照、模仿的需要。
二、泰卦之所以能交互为用,是基于坤上乾下这一阴阳位置的颠倒设计,使阳在下,从而火必炎上。令阴居上,而水能润下。利用阴阳之自然运动特性,从而达到天地气交,生生不已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功法设计上,要具备引导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在人体内,是引导心气下降,肾气上升,交汇于黄庭。在体外,则为引天炁下降,拔地炁上升,会二炁于丹庭炁穴,使之不断生化、凝炼,从而达到天地交互,水火既济之用。
所以,在炼功中,要谨防心火上炎、横气填胸,要在不走形的前提下,保持松静自然,以使天(心)炁下沉,地(肾)气上升,达到水火既济之功效。但这既是要求,也可以算作是成果。没有炼到一定程度,气道没有修通之前,若先行强炼静龙桩,则可能由于身体气滞血瘀、气道被阻,导致天地心肾二炁通行不畅,如果在炼功中精神还不能做到放松、身体僵硬,则在一次炼功中,可能因为这段时间阻力所产生的势能,而迫使炁向相反方向运动,造成心火上炎、横气填胸,身体上出现胸闷、偏头痛、牙龈肿痛、眼压升高等状况。
三、泰卦之所以曰泰曰吉,还在于卦爻三阳三阴,本乾之健,用坤之顺,上下相当,阴阳和谐,没有偏颇。所以“气通而孚度,德合而适时”。这就要求炼功者要时刻保持阴阳平衡、天地和谐,精神上要自然放松、去意归真,姿势上除了严格做到形法要求外,还要无紧绷造作之病,不丢不顶,自然流畅。唯此,才能“合天地之德,上则通神,下则齐物,主持至中而行动至和,辨别至精,而调理至神。。。从而日月不失其度,山河不差其仪,万物咸亨”。
古人云:“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气交,气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故修道之士,倘能气交天地,心交同志,则天道照临于上,神功潜运于中,师友勤勉于心,此谓之----人在道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