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什么不能夜里读一个是夜读易经鬼神

尽管在如今,科学思想非常之普及,中国人对于《易经》的态度,是相当奇怪,可以说是一种暧昧的感情。但是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对于《易经》可以说是推崇备至。就如唐朝时太宗打江山时的秘书长虞世南(也是唐太宗的宰相)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读易不可为将相”。这意思就是,《易经》应该是出将入相的必修课程,可见在其心目之中,易经有多么的重要。

孔子也喜欢读易经,有个成语叫做“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子读易经读到痴迷,将书简上的牛皮绳子都读断了好多根,孔子对于易经的总体评价只有四个字,叫“洁净精微”。

读《易经》是有一些讲究的,并不似其他书籍,想何时读都可以。一般来说,最好不要在晚上阅读《易经》,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老一辈的人有传说,《易经》是可以辟邪的,你一读易经,就可以对一些不正的鬼神造成伤害,晚上是人休息而鬼神出没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读《易经》难免会打扰人家,结下梁子就不好了,所以,老一辈的人告诫我们,易经最好不要晚上读。

第二个原因是,晚上读《易经》不容易睡觉,会失眠。为什么呢?因为易经啊,其中的内容,正如孔子所说,洁净精微,看似很简单,却是内容很广博,你发现一个问题解决掉了,马上就跳出来另一个问题,每解开一个问题,脑子里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结,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样的感受,会不断的刺激你继续研究下去。所以孔子才会出现“韦编三绝”的情况。夜晚读易经,越研究越没完,一不小心就天亮了。对这个状况,古人还写了一句总结性的小诗:“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说的是,研究周易研究得入迷,都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好久了。

那么第三个不能夜里读易经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五经解》中,对《易经》有过批判,说易经啊,“其失也,贼。”意思是什么呢?如果学习易经的人,学不成还好,如果真能学到一点精微,那么心正还好,心不正的话,就是贼头贼脑,旁门左道,比如说明朝的姚广孝,就是易学的高人,但是他别的不干,整天就撺掇朱棣夺大侄子的皇位。所以,《五经解》中,对于易经才判了一个,其失也,贼。就是说学易经的人,心不正,就是贼了。那晚上阴气大,晚上读易,很容易生出一些不好的心思,可能就会将易经读偏了。因此前辈们告诫我们,易经最好的在白天读,不要在晚上读。

最后总结一下,这世上的学问,有两种,一种叫做显学,一种叫做秘学。比如孔子的儒学,就是显学,显学的优点就是普世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学,而且学了没有什么副作用,读书做官一板一眼,缺点就是实用性比较差,你学二十年的儒学,最多也就是学富五车。而周易及其系统下的学问,则属于秘学,秘学就是不能普世的,为什么不能呢?因为有副作用,所以黄石公在传张良天书的时候,才会反复考验其心性,因为传的就是秘学。学坏了,是会对世间造成极大影响的,不可以轻易传授。

而在如今,文化渐渐开明,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无论是显学还是秘学,都不必过于夸大,至多不过是拿过来看看其中究竟是个什么名堂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