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真正由来,看完让我们重拾国学经

《易经》乃道家三玄之冠,也称之为群经之首,不过在我看来,称它为“群经之始”也不为过。因为它所涵盖的范围广泛,且是中华民族第一部经书。首先要清楚《易经》并不是个人所著,它历经数位伟人之手。通过他们的共同编纂后,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易经》。说易经首先就要从八卦图说起,八卦是易经的核心。实际上最开始的易经只有八卦图,没有任何文字描述,只有晦涩难懂的符号。所以说八卦图就是最初代的易经。伏羲氏创先天八卦相处在远古时期,伏羲氏终日坐观天象,所有能看到的事物他都用心去感受。日积月累他发现了大自然的规律,参透世间奥秘。进而能推算出天气情况,看到天上有乌云说明要下雨,看到晚上夜空星星很多,说明明日天气晴朗。在那个时候的人们,要以狩猎为生,如果外出狩猎突遇暴雨就会被困在远处不能回来,所以每次出门前都会去询问伏羲氏。由于那个时代的人没有语言文字,所以伏羲氏每天就在树上刻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代表了当天的天气状况。譬如树上刻了一个震卦(当然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是震卦)就代表当日有雷,其他人就知道今日不宜远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八个相似又不相同的符号,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八卦图。这相当于是最早的天气预报了,虽然那个时候的伏羲氏并没有把易经完成,但是他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他把世间万物之间变化规律参透了,所有事物都是有一定的法则的。周文王推演后天八卦中古时期传至商纣王朝的周文王手中,他用伏羲氏所创的“初代易经”把国家治理得风调雨顺。不过他的做法引起了奸臣的妒忌,奸臣们向商纣王进献谗言陷害周文王,事后周文王便被打入监牢。在监牢里,周文王没有自暴自弃,更加苦心专研初代易经。经过不懈努力,周文王发现其中的奥秘。于是就著上了文字,并重新排列了顺序,也就有了后天八卦。孔子为《易经》注释到近古时期,也就是战国时期。孔子晚年发现了易经的神奇之处,便对易经加以了文言文注解。同时也重新编纂了一本《易传》(也称《十翼》),他希望能为《易经》插上十双翅膀,让它飞的更高,发扬更广。易经八卦是经过他们三位伟人之手才创作出来的,所以也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说易经八卦是历经了上、中、近三古才创作完成的。如果说伏羲氏为八卦的创始人,那周文王和孔子就是八卦的推广者,这三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伏羲氏创先天八卦图却没人懂其用意,那它很有可能会被尘封。而通过周文王的推演和孔子的著作,让世人更加以了解我们的“群经之始”——《易经》。我们今天应该把这份,中华文化的瑰宝重新拾起。从中学习古人的智慧结晶,重新让这部巨著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