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的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顺规律兴,逆规律亡”,人们意识到这法则不可违逆便遵照执行,但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过分依赖和迷信于此,反而被框住了头脑,甚至有很多人将《易经》视为算命书籍,这就大大地误解了《易经》的真谛,也浪费了这本书给予世人的智慧。
《易经》顾名思义是讲变化的书,不管哪个卦象都只是当下时间段的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结局。
我们学习《易经》,不要死搬硬套,要活跃头脑,动员自身能量与规律协作,不要固守哪一个卦象,而被动地认命。
易经智慧:人到中年,我们越活越明白,便可慢慢悟出一个道理:任何时候都要相信“人性”,而不要相信“人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几千年来,人性是亘古不变,而人品是后期驯化出来的,是用来压制真相的。
易经智慧:许多人,太单纯,因为不懂人性规则,过分相信人品,重情重义,最后反而吃了大亏。
当初,韩信手握重兵的时候,谋士劝他背叛刘邦,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这样对自己更有利,要不然等到刘邦收拾完项羽,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
韩信则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显然,韩信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不懂得人心、人性,还把感情、道义、人品看得很重。
但是谋士劝韩信不要如此单纯,不要过分相信人品,更不要以为自己和谁感情好就万事大吉。
谋士还举例说:
当初,常山王张耳与成安君陈馀共患难,建立了刎颈之交,后来因为利益纠纷而互相愤恨,互相杀伐。这两个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最要好的。然而到头来,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利益关头,人们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人性就会暴露无遗。
当初,大夫文种、范蠡与越王勾践同患难十几年,尽心辅佐勾践灭吴称霸。但功成名就之后,勾践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最终文种被迫自杀,范蠡被迫逃亡。这又是为什么?
还是因为人性本来就是如此的,就如《人性的弱点》中所讲:忘恩是人的本性,如果我们渴望他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
谋士苦口婆心告诫韩信说:以交情友谊而论,您和刘邦就比不上张耳与陈馀了;以忠诚信义而论,也就赶不上大夫文种、范蠡与越王勾践了。
但是感情和忠信在残酷的人性面前,不堪一击,希望您深思熟虑地考虑!
韩信虽然觉得谋士的话很有道理,但就是说服不了自己背叛刘邦,他选择相信刘邦的人品,最后也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韩信帮忙刘邦打败项羽后,刘邦马上夺了他的兵权,将其徙为楚王,后又贬为淮阴侯。
刘邦派人将韩信捆绑在车上,韩信这才恍然大悟,对人性大彻大悟,说道:“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本来应当遭烹杀!”
只可惜韩信醒悟得太晚了,最终他被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并被诛灭三族。
以上便是韩信相信人品而不信人性的整个过程,也算是自作自受。
易经智慧:反观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早日醒悟这个道理——永远只相信“人性”,不要相信“人品”,也会吃大亏,上大当,甚至会倾家荡产,还要赔上自家性命。
比如说,你认为和某人交情好,觉得对方人品不错,便借钱出去,这便是高估了人性的善,低估了人性的恶,最后很有可能是人财两空,还与好朋友反目成仇。
我身边有好几个亲戚朋友,因为太相信他人人品,看重感情,把大额金钱借给朋友,最后被朋友坑惨了。
莎士比亚说:“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
《羊皮卷》中也说:“借钱给朋友,将以失去友情作为利息”。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所有东西在人性面前、在利益面前,都是禁不住考验的;人都是自私自利、趋利避害的。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家书中对儿子告诫说:利益是检验我们人性的试金石。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本质都将现形,且一览无余。
一个人,因为太相信对方人品,看着感情,忽略了人性的恶,最后必然是上当受骗的一方。
入了社会,不是上战场,但酷似战场,因为每个人都在为了各自利益而奔波,甚至是互相厮杀争夺,正所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如果你还不懂半点人性规则,整天把感情、人品、仁义道德挂在嘴边,那么你迟早会成为别人待宰的羔羊。
那些满嘴感情的人,往往最先背叛感情;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往往最没有道德。
5万的借款,就可以让朋友露出本性,
50万的彩礼,就能结束一段爱情,
万的房产,可以让亲兄弟反目成仇。
所谓的感情、人品,在人性的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易经智慧:所有的感情关系,最终都得转化为利益归属,才会持久。
这也为大家引出了一条扎心的现实: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价值互换,而不是感情。
懂得人性规则,我们便可做人做事无往不利;不懂人性规则,我们便会经常受伤,为情所困,被人欺负,遭人背叛。
甚至,当你不懂人性,没有混出名堂的时候,连你身边的父母兄弟妻子都瞧不起你。
就如苏秦当年面对家人“前倨后恭”的态度时所感慨:同样是我一个人,我穷的时候,亲人都讽刺挖苦我;我富有了,亲戚朋友都畏惧我。我的父母兄弟都是如此势力,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是的,中年人要抛弃一切幻想,越活越明白,永远只相信“人性”,不要相信“人品”,这样你的人生才越来越走上坡路。
结束语:
中年以前,我们的价值观大都是从学校、父母、书本那里学来的,属于被动吸收;我们自身也很难有甄别好坏对错的能力,所以总是把感情、人品、道德这些虚无的东西视作瑰宝。
但是中年以后,我们在社会上已经摸爬滚打多年,吃一堑长一智后才发现,社会和人心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而且关系靠不住,人品靠不住,感情也靠不住。
甚至,我们会发现,那些满口感情、人品和仁义道德的人,往往眼里只有利益。
这个时候,另一个词汇——“人性”,才不断走进我们大脑,带领我们反思过往,并且重新审视人生与未来。
是的,我们要活得更加现实,内心更加强大,永远只相信“人性”,而不要单纯地只相信“人品”。
因为人是善变的、虚伪的,而人品、人设也只是一种伪装罢了。
易经智慧:透过现象看本质,永远只相信人性规则,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占据主导,更加充满正能量。
易经:物极必反。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易经》是一部可以让人「知命知运」的智慧之书!
它是大道之源,在古代还被称为“帝王术”,服务帝王家。越是成功人士,越能参透《易经》的智慧。
自古以来,成功之人无不受《易经》智慧的深远影响,妙用“运气”以成事。他们的成功其实有迹可循。
《易经》中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一种生活剧本。它已经帮助你推断出你选择的结果。
很多事情,看似幸运,其实是有痕迹可寻的。
人这一生就该读一读《易经》
俗话说,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里说的真经就是指《易经》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众所周知,《易经》、《老子》、《庄子》作为中国古来的三玄之学,高深莫测,其中以易经最为争议,是经典中的经典。
孔子晚年独钻《易经》,甚至翻断了编竹简的绳子;哲学大师冯友兰临终唯一遗言更是: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要注意《易经》。
《易经》这部三千年的经典,回答了“人从何处来,欲往何处去”这类古老的哲学问题,吻合了人们潜意识想宣泄的忧惧与想望,提供了解决吉凶祸福、贵贱穷达等切身问题的办法。
有人说古人的文言文晦涩难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这本白话文版本的《图解易经》推荐给大家,这个版本不仅完整完整将原版的内容收录进去,还将那些深奥的语言,用白话文讲解,通俗易懂。
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让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后,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开朗。关键能将里面的智慧实际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而且这套书两本99元,现在99还能干点啥?但是却能让你近距离接触古代先贤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能让你逆风翻盘!对自己以及家人都是最好的,能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顺。何乐而不为呢?一本易经,能让你终身受益!
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把这本大智慧带回家:
AX34图解易经精装本精选月销量¥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