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清明的当今,仿佛《易经》不那么入流,因此,很多人对《易经》不熟悉,也是情理之中。严格的说,大家所言的易经其实就是《周易》。只有《周易》才有完整的体系和书籍流传。因此,易和《周易》才是两个准确的概念。下面就谈谈易和《周易》的关系。易的历史,源远流长,确切的历史当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而伏羲大概生活于公元前七八千年左右。这样算起来,易有确切的历史距今也有一万年了。但是,在伏羲之前,易也是存在的,这个是无历史记录的。但可以从易的发展脉络以及易的体系和逻辑大致可以推断出来。我下面所说的话有些是学术界不能认可的,这点我先声明。但为了让大家对于易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还是要说的。在伏羲之前,易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太极图,河洛二图。太极图河图有人会说,我这不是瞎说么,河洛二图在宋代才出现,我怎么给安到伏羲之前去了。这个,我也不能给你证据,上面说了,是按照易的发展逻辑和体系而合理推断的。易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很清楚的讲了易的发展,只是人不识不明耳。伏羲之前,不仅有河洛图,实际上还有太极图。由于上古时候并没有文字,所以以图象代之。由于太极空无一物,至纯至净,看不见摸不着,故只能以一个空心圆来描述这个太极。其后,太极动而生阴。这样,就出现了太极生两仪。相当于把一个圆从中间一条竖线平分。一半是阳仪,一半是阴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这个字,就是从这里来的。当然,此时还没有文字。再然后,太极图阴阳而已互相交互,就生成了四象图。这个四象图准确的说就是河图了。下面就是河图。太极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我们生活的天地。所以河图是研究天地的阴阳之道的。这点必须明白。关于河图的具体内容,我曾在系列文章不止一次讲述,这里就不多讲了。洛书当然也是伴随着河图产生的。和河图应该是同步的。小结一下。从上面易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上古时代,我们的古圣就对天地有了一个本质的认识。无论是太极还是河图,都是对天地运行的规律最智慧的体现。所以,易绝不是什么简单的朴素的经验总结。而是古圣智慧的结晶。为何在那个时代古圣有如许的智慧呢?这是因为河洛时代其实是先天易时代,相当于老子《道德经》所言的无为而治的时代。人私欲基本没有,心灵淳朴之极,很容易入圣。《道德经》不也是一遍遍的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吗,就是这个道理。暂不多说了。河洛之后,就是伏羲时代了。伏羲时代,易的最大发展就是有了八卦。也就是易传所言的四象生八卦。当然,同时六十四卦也出现了。对于这一阶段我要说的是,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的产生是圣人根据阴阳之道的变化而运算的。有着严谨的数理逻辑在内。也不是经验的总结,更不是朴素的认识,也不是由卜筮而来。恰恰相反,是数理推演而来。中国的文字最初都是来自于八个卦。这八个卦是表征阴阳运行之道的。有着严格的数理演算。所以最初的字也都是和阴阳气数有关的。笔画数都是一定的。关于造字法,也有多篇文章涉及,这里就不说了。伏羲之后,就是神农黄帝了。这是中国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这个时候不仅文字悉备,而且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易发展的典籍。比如连山归藏易,以及占卜体系。而且还有一个最最伟大比科学还科学的典籍产生,那就是《黄帝内经》。这是黄帝把阴阳之道用之于人体,经过很多圣贤的体证而总结出的。或许也是来自伏羲甚至更早的圣人的口传心授。再后来夏朝用连归易,商朝用归藏易。进一步发展了这二易的卜筮体系,并且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卦爻辞。据说连山易有八万余言。可知这个体系是多么庞大了。再后来,就是我们所熟识的《周易》了。但无论连山易归藏易还是周易,其实都是立足于太极,以太极为本,阴阳之道为用而建立起来的。只不过连山易注重天道之阴阳运转。归藏易注重地道之阴阳运转。而周易则是兼具天地之道,并且还把人道纳入易的体系。因此,《周易》可以说是易经的集大成者。周易出,连归二易自然可以退隐了。因为周易已经包括连归二易了。这就是整个易的发展脉络和逻辑。我这样讲,不知大家能明白一些不。不懂的可以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