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古语,叫做: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品德是才能的主人,才能是品德的奴仆,只有才能,如果没有品德修养,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由奴才当家作主一样,这样岂不是使家中遭受精灵鬼怪肆意加害的道理吗?
如果一个家里面没有品德作为支撑,就如同一个奴才当家作主一样,这不是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了吗?
其实在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人,抛开了以德为基础的概念,究其根源,只是因为利益。
在这个俗世之中,有一个非常错误但是普遍的观念,叫做“利益为上”。所以大多数人在追求人生的时候总是利益当先,品德成了他们忽略的第一个要素。
一、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变通趋时,当着时机,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中国首富王健林,四点钟起床,当你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人家已经完成了生意谈判。
于是有人这样调侃: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努力!而且这个人还是个首富。
生活中,我们要想克服怠惰,避免祸乱,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就要像天体运行那样强劲不息,永不休止;还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会借力打力。
二、收放自如,乾坤平衡,到达天人合一
当一个人的身上,乾坤的能量平衡,则可以做到收放自如。拿得起,放得下,敢争取,能放手,有大家风范,不拖泥带水。
很多人的问题,是拿得起,放不下,不敢去争取,舍不得放手。我们要反省自身的现状。
有的人,乾能量太强,坤能量不足,表现出来就是好胜心强,固执,行动力强,但缺乏柔韧性,做事三分钟热度,很难始终如一。
有的人反过来,坤能量太强,乾能量太弱。这样的人有很好的包容性和忍耐度,做事有耐心,缺点是缺乏果断的进取心和行动力。我们要调和自身的能量平衡,用不同的心态,应对不同的事情。
三、善良定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红楼梦》中,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为人精明狠辣,却因偶发善念,救济了一位乡下远亲刘姥姥。后来遭遇抄家大祸,锒铛入狱,唯一的女儿巧姐,也流落到了烟花之地。而那个曾被她一念之慈救济过的贫婆子,听闻此信,毅然决定为她千里寻女。天不欺善,刘姥姥历尽艰辛,终于找到巧姐,并典房卖田得以赎回。这便是曹雪芹笔下的《留余庆》。王熙凤的一生因恶而毁,却也因善而积得阴功。《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福祸无定数,源自自己的所做作为;善恶终有报,谁都逃不了。心存善念的人,常能急他人之急,忧他人之忧;言语上会留口德,做事上会留余地。心存善念的人,会以己推人,将心比心;不迫人所难,不咄咄逼人。心存善念的人,常胸怀博大,志存高远;会温良宽和,不计较得失。因有善念而慈悲;因为慈悲而厚德;基于厚德而载物。心存善念,种下善因,最终收获的,必是善果。
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是涵养福报的古籍!若觉人生迷茫,便来读一读它
民间流传着手里拿着易经,哪里都不怕!在古代人看来,《易经》历史悠久,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拥有一切。《易经》共有64个卦,与64个人生道路管理决策决策相匹配,一目了然。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真的要花一点时间去读《易经》,去豁然开朗的智慧,也许也会让你有一种开悟的感觉。
《易经》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应有尽有,而且历史悠久,也正因为如此,更难理解,普通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
因此,自古以来,许多人把《易经》当作一本占卜算命的书,更有人把它当作迷信活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易经》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理论的源头,它将不同的生活环节解释得淋漓尽致。
从宇宙空间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有的规律都在《易经》中。孟子晚年独自钻过《易经》,曾感叹加我多年,50年学易,不能大过。
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都是以《易经》中的锣卦为基础。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选对一次,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我是一个沉迷于《易经》的人,但是当我第一次接触《易经》的时候,很难理解,因为原著都是古文。那段时间,我一直很烦恼。
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一个易懂的同事向我推荐了这本《易经》的详细解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