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小白必学的递进式结构,原来这么简

01

初学书评写作的小伙伴,经常会听到或看到一种写作结构,叫作“递进式结构”。

这种结构对于写作高手来说很容易,但对于小白而言,实在是难如登天!

“递进式结构”是一种写作术语,大多使用在工具类书评文的写作上。

什么是工具类书籍呢?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快速阅读术》《洋葱阅读法》……阅读此类书籍,大多是想获得实用的方法,对吧?

所以,直白地说,“递进式结构”就是在写工具类书评时,内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目的是吸引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步步深入。

“递进式结构”的要素,也可以说。

其中,前两个要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换。

所谓,通常指的是概念,也就是文章的主题、痛点、要解决的问题等。

指的是关于这个主题的原因、价值、意义等,也就是对概念的讨论分析。

其实是方法论,也就是要让读者看完书评后有所收获,要真正能够帮到读者。

这么解释可能还有有点抽象,那我结合一本书的阅读来分析吧~

02

最近读到《国学与人生》这本书,突然发现书中有些章节,正是按照递进式结构来安排的,跟我们写工具类书评很像嘛。

傅佩荣教授的《国学与人生》,是基于传统文化理念,梳理出来的国学知识。包括《易经》《尚书》《诗经》《山海经》等等,是一本非常适合国学爱好者的入门书籍。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书中关于《诗经》的部分内容。

对于《诗经》,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了解。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时代中期、共三百多首诗歌,篇幅短小精悍、故事性强、朗朗上口……

傅佩荣教授对于《诗经》的梳理,就遵循了“递进结构+细节描述”的写作过程,不信你看!

03

首先,章节标题“《诗经》使人温柔敦厚”,立刻点明了主题,强调《诗经》的价值。

接着,这一章的三个观点是“抒发真挚的情感”、“学习《诗经》的用处”、“温故知新教学法”。

大家看看,是不是刚好符合“递进式结构”!

第一点“抒发真挚的情感”,就是在介绍《诗经》是什么,是一本怎样的书、有哪些内容、有什么文体、代表哪些文化等等。

傅佩荣以《论语》中孔子的观点来介绍《诗经》。因为《诗经》虽然来自民间,但经过孔子的编订整理,内容非常清晰。

孔子本人也非常推崇《诗经》,觉得这本诗歌总集就是民间智慧的精华,经常跟他的弟子们谈论《诗经》。

傅佩荣教授以经典人物引出经典书籍,不管怎么看,都增加了可信度。

就像我们写书评,如果只一味讲道理,看起来就少了点说服力。但要加个名人名言、名人观点,立马就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对吧?

《诗经》中主要有风、雅、颂三部分内容:

“风”指国风,也就是各个诸侯国的流行歌曲,比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一首国风。

“雅”指的是“正”,区别于流行歌曲,一般认为是统治者的声音。比如《文王》中的“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说的就是周文王的地位,文王在天之灵,光辉照天地,周朝虽然是旧邦,也要接受天命气象更新。

“颂”一般指祭祀时的音乐,会配合舞蹈的动作,读起来很形象。比如《鲁颂.泮水》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候唳止,言观其旗。”人们兴高采烈地赶赴泮水,采摘芹菜以备庆典之用,忽然看到鲁候驾到,远远的就看到他的旗帜飘扬。是不是很生动形象?

《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劳动、战争、爱情、婚姻、风俗、祭祀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但文中对于风雅颂的描写并没有太展开,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找到《诗经》原文来读,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究竟什么是风、雅、颂。

04

介绍完《诗经》的概况,第二个亮点“学习《诗经》的用处”,就是在解释为什么要读《诗经》,读它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之类的。

这里依旧是从孔子与身边人的对话切入,通过交谈强调《诗经》的好处和优势。

比如通过学习《诗经》,可以学习人伦交往、社会规则、学习怎样说话、怎样表达自己……

孔子觉得,人在社会立足,必然要跟别人产生连接,我们不是孤岛。既然要跟他人交往,就得学会了解他人、融入环境,而不是闭门造车。

孔子不止一次提醒弟子们,要好好学习《诗经》这部智慧经典,用来修身养性、成人成才、提升认知。

05

第三个亮点“温故知新的教学法”,大家看,是不是就是教我们阅读《诗经》的方法,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阅读传统文化重在积累、重在熏陶、是一种精神享受,似乎不应该有太功利性的目的。

但说到底,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希望,阅读能够融入生活、融入思想、成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成为指导生活的帮手,对吧?

所以傅佩荣教授这里的方法论,就很深入人心了!还是以孔子的言行、观点,来强化“温故知新”这个亮点。

比如子贡询问如何看待贫富、子夏提出人性向善、颜渊安慰孔子想开一点儿,虽然没有具体说应该怎么办,但每一个案例中都包含了道理和方法论哦。

新知联系旧知、知识点联系实际生活,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让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量。这不就是我们阅读写作的本质目的嘛。

傅佩荣教授通过“递进式结构”的安排,让《诗经》走进更多人心里,点燃了国学爱好者心中的小火苗。我们写作书评,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呢。

思想的参差,会带来行为的差别。

就像见到夕阳下的一群鸟,有人说“哇,鸟!”但有人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要不断阅读、持续思考、刻意练习的原因。

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