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知识时代的现代人,热衷于追求各种新潮的知识,却越来越不知道什么叫读书。
那么,什么叫读书?
读书不是说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花样。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明白道理、开启智慧,叫作明理。
如果读了半天不明理,读书又有什么用?
知识二十年变一次,一代之后就结束了,不会遗传。我们所遗传的,都是父母的智慧,是古圣先贤的智慧。
那么,到底应该读什么书?读古人的书。最佳的选择是《易经》,那是值得你读一辈子的。
《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把握重点,能够随时回归太极,回归原点,再从阴阳重新出发,学到一个阶段,再回归,再重新出发。
这样一路演变下去,往来不穷,就会时时有新念头迸发。这样读书当然要读一辈子,因为我们读的是智慧。
我们一定要读《易经》。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而且它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
《易经》很少加上人为的东西,一切按照自然的规律,心安理得。
我们学习《易经》,掌握了《易经》基本的道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就知道应该如何调整自己,就能趋吉避凶,立于不败之地。
可见,我们读书一定要有所选择,弄清楚它在讲什么,明白背后的道理。不要武断地下评判,还应该透过文字本身,融入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深层次的道理。
中华文化是靠圣贤的道理来一以贯之的,跟改朝换代没有关系。
再怎么改朝换代,中华文化还是按照《易经》的道理在走,不会因为一次改朝换代,就改变整个思路。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持经达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年纪轻的,多花点儿时间读《易经》,后面用的日子很长;
年纪大的,也花点儿时间看看《易经》,才知道这一辈子到底过得怎么样。
老妈问:“做自媒体是不是很赚钱?我看见一个宝妈说不用什么投入,每个月赚十几万。”
我:“有,但是很少。直播带货是可以的,单纯写文章、拍视频很难。”
我:“就像你做生意一样,你不能拿最好一天的业绩作为平均水平,有些人前期都没有收入。正常情况下,做媒体每个月收入几千块,和上班差不多。”
从这个对话受到启发,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利用《易经》思维,提高自己的头脑和境界?
1、用全局思维,代替一个点。我曾经写过:“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身边从来都不缺喜欢自己的人,也从来都不缺嫉妒自己的人。(被粉丝举报,有感而发。)”
人为什么会嫉妒呢?
因为只看见别人的闪光点,却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和泪水。
冰心说,成功的花,别人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这辈子,不羡慕和嫉妒任何人。我只关心自己付出多少努力,读过多少书,能赚多少钱,心能定几分。
我看问题,能从全局性出发,那得益于我读通了《易经》,并且真正在工作、生活中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对任何事的发展,易经的规律是: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
不同的发展阶段,持不同的心态,有不同的应该方法。
当你用全局思维,代替一个点,你看问题就不会片面。别人说什么东西,你都会听听,或者笑笑,但是对于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你是心中有数的,不会人云亦云。
2、遵循规律的节奏,慢、平、稳。急于求成,是人性的普遍心态。
而易经的规律,是反人性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节奏,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
易经的规律,有自身的节奏,归纳起来,只有3个字:慢、平、稳。
老子在《道德经》说:“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其实《道德经》和《易经》背后的规律,是相通的。慢,是为了打好基础;基础打牢,才能平稳;平稳了,才能稳中求进;积累成势,成事就是势不可挡的、水到渠成的结果。
易经乾卦的“潜龙勿用”,很多人知道,却做不到。
你要这么想,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建一个茅草屋,那你不需要打地基;如果你想建一个3层楼小房子,需要打较深的地基;如果你要建一栋30层楼的大厦,那地基都要打很久。
我们做事,也是这样的。如果上街摆摊,做点小生意,赚钱小钱,你不需要什么基础;如果你要开公司,那就不一样,前几年要大量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打好基础,这是潜龙勿用的体现。
所以,真正想干一番大事业,或者想让自己的事业稳步上升的人,一定很有耐心,毅力和斗志,不急于求成。他们能伸能屈,能潜龙勿用,在前期积蓄自己的能量,等待时机来了,才厚积薄发。
我们研究《易经》自然不是为了算命定命,而是根据易的道理预测未来、趋吉避凶。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用心变易”,想正确的事,作出合理的行为,最终成事。
曾仕强曾经说过:
“人类剩余的时间不再充裕。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一波瘟疫将对我们构成巨大的威胁,尽管科学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医学也变得非常强大,但我们仍然找不到解决之道,人类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当时,没有人会相信曾老的预言,毕竟现在医学科技已经如此发达,还有什么疾病是我们无法克服的呢?
然而,就在年,突然爆发了疫情!这场疫情持续了整整3年才慢慢得到了结束。这让人不禁感到毛骨悚然:原来曾老的瘟疫预言竟然成真了!
那么,曾老又是如何得知这一切的呢?
据悉,曾老对《易经》这本千古宝典有着极深的理解。
他的许多预言都是根据《易经》中的卦象和智慧所得出的。换句话说,曾仕强通过古老的《易经》洞悉到了东方复苏的奥秘。
他曾经断言:
“对于东方而言,年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前的30年里,从年到年,西方一直处于强势地位,而东方则相对劣势。无论东方如何努力,都无法真正复苏。然而,年开始的这个甲子年,格局将会改变。到了年,西方将会衰败,而东方将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并承担起引领人类前进的重任。或许到那时,人类还可以找到一线生机。”
《易经》里暗藏着大智慧,只是现实中知道的人不多。
这本《此心安处是吾乡》,曾仕强教授结合禅宗教义——达摩祖师《大乘入道四行观》,在一问一答中,解析让你顿悟的人生智慧。
问,人为什么总是充满苦恼呢?
曾仕强教授讲,有求皆苦,无求即乐。
明明有了还贪求更多,明明好了还要贪求更好,人所求经常不能如愿,所以烦恼层生,常觉人生是苦的。无求即知足,知足才会常乐。
只是道理人们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所以,要想真正获得快乐,不仅要学习禅理,更重要的学习禅修。
从禅宗中了解烦苦,不是让你被动地接受,而是去了解痛苦产生的前因后果,修行自己,从而离苦得乐。
那么,怎样修行自己呢?
曾仕强教授又讲,要想入道,有很多途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理入”和“行入”两种。
悟理和实行,如若不悟理,又如何真实行?
不故弄玄虚,不灌鸡汤。曾仕强教授深入浅出,用亲切的话语,讲述深奥的禅学,生活里的禅道,让你一听就懂。
另外,书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禅宗小故事。
譬如:
摩西来,已经多岁高龄,语言不通,是如何与人们沟通的呢?
达摩为什么选择慧可作为自己的传人呢?
禅宗袈裟为什么仅传6代,就不传了呢?
......
这些小故事,从东方禅宗的起源开始,细致全面地带你通透达摩祖师创立禅学的心路历程。
追本溯源更能明禅悟禅!
可以说,这是一本媲美于曾仕强教授百万畅销书——《易经真的很容易》之后的又一重磅力作。
它讲述原汁原味的禅学智慧,助你消除浮躁,减轻压力,开拓心量,提升生命境界。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