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人生4大定律,修造命运的终极奥秘

遍数中国历史,位置最尊崇的典籍,那一定非《易经》莫属。

这部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经书,从其影响的深广度来讲,被誉为“六经之首”,实至名归。

而它所蕴含的智慧,所带来的人生启示,也让我们后世子孙受益无穷。

只要能读懂其中4条定律,便能领会修造命运的终极奥妙。

01

善良定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红楼梦》中,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为人精明狠辣,却因偶发善念,救济了一位乡下远亲刘姥姥。

后来遭遇抄家大祸,锒铛入狱,唯一的女儿巧姐,也流落到了烟花之地。

而那个曾被她一念之慈救济过的贫婆子,听闻此信,毅然决定为她千里寻女。

天不欺善,刘姥姥历尽艰辛,终于找到巧姐,并典房卖田得以赎回。

这便是曹雪芹笔下的《留余庆》。

王熙凤的一生因恶而毁,却也因善而积得阴功。

《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福祸无定数,源自自己的所做作为;善恶终有报,谁都逃不了。

心存善念的人,常能急他人之急,忧他人之忧;言语上会留口德,做事上会留余地。

心存善念的人,会以己推人,将心比心;不迫人所难,不咄咄逼人。

心存善念的人,常胸怀博大,志存高远;会温良宽和,不计较得失。

因有善念而慈悲;因为慈悲而厚德;基于厚德而载物。

心存善念,种下善因,最终收获的,必是善果。

02

等待定律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君子拥有卓越的才能和超群的技艺,但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才施展出来。

不管“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其核心还是一个字“时”。时机未到时,安心修养自己、锤炼本事。时机一到,则顺势而发,动如脱兔。

苏秦年少时曾外出闯荡。他想见周天子,没人为他引荐;他见秦惠文王,得不到赏识。狼狈不堪回到家中后,还被妻子轻慢、嫂子嫌弃。

后来他闭门苦读,头悬梁,锥刺股。终于等到秦国渐成一霸时,通过游说“合纵”六国,风光无两。

在去楚国的时候,路过家乡,家人对他的态度度大转弯。尤其是嫂子,更是前倨后恭、令人无限感慨。

《易传系辞》中讲:“变通者,趋时者也。”

我们读《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读懂这一个“时”字。

一件事情,当时去做非常顺利,时间一拖就错过了,明明是好事也会拖成坏事。同样的道理,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也不会成功。

当然,没有之前的积累,身无所长,就算机会来了,也不可能有能力抓住。

所以,在没有遇到适当机会之前,应韬光养晦、低调内敛;惟默默耕耘、深深磨砺,时机未到时,能隐则隐。

足够的知识积累,便是“藏器于身”,等于储备了精良的装备、拥有了精湛的技能,一旦机缘际会,便有望一飞冲天。

03

吸引定律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量的同类信息,会成为一个同质的环境;而我们会在这个环境中,不知不觉间被“感染”。

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

居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学会的都是祭拜之类的事;

居住在集市旁,孟子学会的是做买卖,讨价还价、揽客送往;

居住学校书馆旁,孟子学会的是读书写字、进退有节。

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染料缸,白布放进去久了,便会成为染缸中的颜色。

同样的道理,脾气相投的人自然相处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聚在一起。

价值观,则决定着我们,交往什么样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