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传上第十章

治疗白癜风需多少费用 http://pf.39.net/bdfyy/tslf/191217/7693919.html

帮小编转发一下,也许您看到的正是别人需要的!

本章总的讲《周易》的主要内容和它的作用。应分四节:第一节从“子曰:‘夫《易》何为者也?’”至“以断天下之疑”,第二节从“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到“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第三节从“是以明于天道”到“以神明其德夫”,第四节从“是故阖户谓之坤”到“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现逐句加以解说如下。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这句话的关键是“为”字。过去人们都认为知识孔子问《易经》是干什么的,现在看来,这种理解错了。“何为者也”,是问怎么变动,怎么发展。

《易经》是用辩证法的理论写成的,包括对立、统一两个方面:“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是讲对立;“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是讲统一。“何为者也”,问的是怎么变化发展,也就是问变化发展规律的。其实只问了统一的方面,而没有问对立的面。

原先人们以为问的是《易经》所讲内容的全部,这显然是不对的。正因为这样,下文才说《易》是“开物成务”的,只讲了从屯到既济这么一个乾、坤变化发展的周期,而没有讲乾坤或天地本身。

“开物成务”,讲的是变化发展的规律,即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周期性。“开物”是变化的开始,“成务”是一个周期的结束。

从《易经》来说,六十四卦的排列,乾坤两卦居首,其他六十二卦都是他们的变化发展。屯卦的《彖传》说:“刚柔始交。”刚柔始交,就是乾坤始交,表明他是乾坤发展变化的开始,所以,屯是“开物”。既济的《彖传》说:“刚柔正而位当。”刚柔正而位当,标志着乾坤的发展变化已经完成了一个周期,所以,既济是“成务”。到了未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变化,这个规律是有普遍性的。

比方说,在一年四季当中,春是“开物”,因为春天“万物资始”,是四季变化的开始,开始进行量变;冬是“成务”,因为冬天是四季变化一个周期的结束,再发展就要发生质变,进入下一个周期了。

总之,“开物成务”,讲的是事物按照质变达量变的规律向前变化发展。

“冒天下之道”,“道”,是规律。“冒天下之道”即“弥纶天地之道”,意思是说包括天下所有的规律。

“如斯而已者也”,“斯”,此,代词。“如斯而已者也”,意思是说《易经》就是这些,没有讲别的。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说,所以圣人用“开物”来通天下之志,用“成务”来定天下之业,用《易》来断吉凶,解决疑难的事。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于此哉?古之聪明睿之神武而不杀者夫!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易经》由蓍、卦两部分组成,而每卦又包括六爻,因此,这几句传文是从正面讲《易经》的主要内容。

“德”,是性质的意思。韩康伯注说:“圆者运而不穷,方者止而有分。”这是对的。也就是说,“圆”是动的,“方”是不动的静止的,“神”是“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知”是知道的意思。

因为著用数,用四十九根著草的变化得出七、八、九、六这四个数。在占筮时,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并不能预先知道最终结果是阴爻还是阳爻,所以说著的性质是“圆而神”的。

卦是用象的,由蓍得出卦后,卦象就是静止不变的,可以根据性质知道它的取象,所以说卦的性质是“方以知”。

“六爻之义易以贡”是讲什么呢?《系辞传下》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当八卦发展到六十四卦后,每卦便有六爻。“易”是变的意思,“贡”是告诉的意思。爻讲的是动,是变。“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正因为这样,所以说“六爻之义易以贡”,即六爻的意义是用变来告诉的。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洗心”,应读作“先心”。古有太子洗马之官,“洗马”即“先马”,正与此同。《经典释文》引京房、荀爽、虞翻等说都作“先”,是对的。

这两句话意思是说,在不用的时候,圣人将它放到一边,一旦人民遇事有疑难,圣人就将自己所知的吉凶告诉他们,从而跟人民同患难。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神”,说的是著,即“著之德圆而神”的“神”;“知”,说的是卦,即“卦之德方以知”的“知”。

这两句话是说著是“知来”的,即预知未来;卦是“藏往”的,即知道过去。

“其孰能与于此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谁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呢?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聪明”,是耳聪目明。“睿知”,指的是心聪慧。“神武而不杀”,意思是虽勇武定乱却不杀伐,而是采用“神道设教”的方式。

这是孔子对作《易》者的赞美。

是以明于天下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明于天之道”,是说懂得自然规律。“察于民之故”,是说了解社会规律。

“是兴神物”,即创造出“神物”。这里的“神物”指的是蓍。因为著能知来,所以称“神物”。

“是兴神物”有前提条件,这就是“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即既懂得自然规律,又了解社会规律。由此看来,“神物”本身并不“神”,真正“神”的是人。不是蓍既懂自然,还懂社会,而是人“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因为著是人创造出来的。这与今天的电脑虽然神通广大,但它却是人设计发明出来的,在道理上是样的。

“以前民用”,意思是说让人民在做事之前都同它。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此”,不是指“神物”。而是指“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斋戒”,是古人在祭把以前,进行三天斋、七天戒,显示自己心地洁净。《礼记.祭义》说:“斋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这表明斋成的目的是为了与神相接。这里是借用祭祀时的“斋戒”,来表示专诚之意。

“以神明其德夫”,就是使德更神明,也就是提高认识水平、加强修养的意思。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者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行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户”,是独扇门。“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是说关上门就叫做坤,打开门就叫做乾。这里用户这一眼前习见的东西作比喻,来说明乾,坤是对立的。

“一个一辟谓之变”,是说关上门又打开就叫做变,这实际上是讲乾、坤的相交或统一。乾坤相交就是天地相交,天地由对立变统,从而发生变化。

“往来不穷谓之通”,是说乾坤相交以后的变化、发展。“往来”,是讲变化发展的规律是一往一来。《系辞传下》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署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往来”,就是一往一来,也可以看成是一正一反。从《易经》来看,乾坤相交以后,屯卦是正,蒙卦是反,需卦是正,讼卦是反,师卦是正,比卦是反,等等,所有卦的排列都是一正一反,也可以证明变化发展的规律是一往一来。总之,这句话是说事物按一往一来的规律向前发展,这样下去就通行无阻了。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这段话的意思是,从户的可见角度说,就是“象”;从户的有形角度说,就是“器”;根据象与器而有所制作、有所应用,就是“法”,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都应用它,这就是神。

这一节实际上是孔子在讲了蓍、卦以后,将“乾”、“坤”、“变”、“通”等概念通俗化。用眼前习见的独扇门做比喻,把本来很难、很抽象的东西讲得很明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