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塑造人生祸福的根本,取决于面对机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nb.ifeng.com/a/20180423/6523823_0.shtml
一、世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叫“高位不长久”,因为万物之间有物极必反的规则,人处在高位之时,很容易有败亡的灾难。但是我们观察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不仅能居于高位几十年的时间,甚至几代人都能保持高于平常人的状态。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产生了困惑,难道他们掌握了异于常人的智慧,才得以让自己避免被物极必反的规则吞噬吗?其实真相并不是如此,而且两个现象也并不矛盾,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就是在于高位本身并不是一种错误,错的是一个人身处高位之时面对高位的态度,这个态度也决定了这个人能否在高位上稳定存在的根本。人能否驾驭一个高位,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这个高位会不会使他产生傲慢的思想,如果有的话,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定不会长久,一丝一毫都不行。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高位本身并不是一种错误,因为它本身就是人生的助力,高位存在的资源优势也会烘托一个人走向更高的位置,而最重要的则在于他身处高位的态度。而所有身处高位之中的傲慢,都是让自己从高位上摔下去的根源,通俗来说就是当一个人面对自己拥有的优势时,哪怕有一丁点得瑟的举动,最后都会因为这个举动而造成问题。因为不管一个人隐藏得有多么好,但凡是出现傲慢的心思,都会由内而外的表现出来,《中庸》之中有一个思想叫“慎独”,就是说当一个人即便独居人后时,只要内心存在着一种念头,早晚会因为这个念头而产生行为,最后影响人生。所以说,人能否驾驭一个高位的判断标准,就是他在这个高位上会不会产生傲慢的思想。只有放下自己的傲慢,以小生心谨慎的态度去对待问题,甚至能够将这一份小心谨慎渗透到自己的潜意识之中,才能避免问题,因此受益。《围炉夜话》之中有一句话说: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畅则无咎也;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小心谨慎的人,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能善始善终,因为通达事理就不会有过失;身居高位的人很难在自己的位置上维持长久,因为高傲就会有败亡的灾祸。二、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在汉高祖六年的时候,刘邦分封功臣时,就让张良自选三万户封地,但是张良却推辞不受,最后只选择了与刘邦最初相见的留县,而这也只是一个贫穷的地方而已,所以有张良也被称为“留侯”。张良在退休之后从此闭门不出,只在家修炼神仙之术。有一次因为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群臣找张良出主意,而张良听了只是推辞着说:“皇上有此意,定有道理,做臣子怎能妄加言论,我对太子素来敬重,只恨自己人微言轻,不能帮太子进言。”后来吕后找到了张良,并派人请求张良出谋划策,张良才无奈给她出了主意。后来事成之后,吕后又派人向张良致谢,张良只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只是太后高见,与我何干,请转告皇后,此事千万不要再提。”后来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张良便对于朝政之事一概不问,有人求见也一律不见。而吕后见张良如此潜心研学道家养生之术,不问朝政,便不再以张良为患,反而对他越加钦佩。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张良刻意隐瞒自己的智慧,并不是真的想潜心去学习什么修仙之术,而是想借此削弱自己的锋芒。古往今来,因为功高盖主而遭遇祸端者比比皆是,而以张良的智慧来看,自然容易被当成潜在威胁,正所谓智慧越大,危险就越大。所以张良能以大智若愚的姿态保全自身,就是源自于他在潜意识之中,并未把自己的身居高位当做高傲的资本,反而把它看作是人生潜在的威胁,正是这样的意识和认知,才让张良保持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的态度,最后才得以保全自身。对于当时的张良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但凡是有一点功高自傲的苗头出现,可能他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易经》之中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就是为了达到“无咎”的结果,所以在处事之时选择小心谨慎,特别是身处高位置时,做到不得意忘形,才是人生处事必备的根本态度。我们对待人生时,不管是身居高位或者是在生活中获得一点小成就的时候,都要把谨小慎微的觉知渗透到自己的潜意识之中。你要明白,没有任何状态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从你骄傲的那一刻开始,就预示着即将失去你所引以为傲的资本。高山之旁必有深渊,站得越高反而多了一份摔下去的风险,身处绝境的时候不需要绝望,因为那是锤炼自己的机缘,而身处顺境,特别是得意之时,更不要忘形,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在高山之旁的深渊之中。所以不管我们面对任何问题,都要做到处事之时审时度势,得意之时也能不忘其形。作者

国学书舍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