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乾坤,和《道德经》老子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还有阴阳学说、太极转化,皆源自易。
我实践后认为,《易经》和《道德经》相通,可以验证彼此,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都是融会贯通二者。
这篇文章分享一条经验:你心念之事,想尽快实现,诀窍是十分耐心,七分警觉。
一、或跃在渊
人生在这一阶段,就是当你通过积攒努力、警觉谨慎后,事业开稳步发展,外向了一个新的局面。
但人生路不会一帆风顺的,当然也会遇到一些瓶颈、困难。
有些人选择迎难而上、战胜困难,而有的人则选择了知难而退、重回潜渊。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成功,而有些人却不成功。
关键看你能不能坚持,敢不敢战胜困难。
二、心态稳
《朱子语类》中有言:“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
人生在世,山一重水一重,坎坷和磨难层出不穷,能不能迈过去,心态最重要。唯有稳得住心态,才能坦然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电视剧《天才基本法》中,孩子们来到张叔平的奥数集训营,行李一大推,他要求孩子们即刻5楼考试,淘汰制。有的孩子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跑到五楼考试,而林朝夕与裴之采取轮流看行李轮流考试。但是张叔平却反问林朝夕:你能保证考场上每一次都应对自如?自以为是的聪明,罚林朝夕打扫整个操场。老师练得就是你们的心态,谁能保证人生场上时时稳如磐石?调整好心态,就是成长所需的必备本事。
三、不执着,才能顺应规律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顺应规律,让自己的人生顺畅一点?
简单地说,3个字:不执着。
事实上,妨碍一个人心想事成,实现自己渴望的唯一阻碍,是自己的执着之心。
因为,这是自我和规律之间的对抗。一个人再强大,也无法改变春、夏、秋、冬的秩序,与自然规律对抗是无益的。放下执着,就是放下对抗。
然而,人的思维,又很容易走另一个极端。放下执着,那就是不用坚持了?不用努力了?
《易经》的阴阳,不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人的头脑,不能走极端,要允许灰色地带的存在,即:除了黑和白,还有亦黑亦白,非黑非白的中间地带。
这个社会,很多事情,都需要中间人发挥作用,才能成。比如说,谈判、和解、合作。
真正领悟《易》的人,心态不执着,头脑是非常圆转的,易变无穷,其用无方。我们要有这种灵活应变的圆通思维。
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是涵养福报的古籍!若觉人生迷茫,便来读一读它
民间流传着手里拿着易经,哪里都不怕!在古代人看来,《易经》历史悠久,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拥有一切。《易经》共有64个卦,与64个人生道路管理决策决策相匹配,一目了然。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真的要花一点时间去读《易经》,去豁然开朗的智慧,也许也会让你有一种开悟的感觉。
《易经》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应有尽有,而且历史悠久,也正因为如此,更难理解,普通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
因此,自古以来,许多人把《易经》当作一本占卜算命的书,更有人把它当作迷信活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易经》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理论的源头,它将不同的生活环节解释得淋漓尽致。
从宇宙空间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有的规律都在《易经》中。孟子晚年独自钻过《易经》,曾感叹加我多年,50年学易,不能大过。
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都是以《易经》中的锣卦为基础。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选对一次,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我是一个沉迷于《易经》的人,但是当我第一次接触《易经》的时候,很难理解,因为原著都是古文。那段时间,我一直很烦恼。
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一个易懂的同事向我推荐了这本《易经》的详细解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