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人活到四十来岁,是应该把自己搞得非常清楚的阶段了。所以,“四十不惑”的核心就是: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清楚自己最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修正。这就是老慢著作《四十不惑——从汉字本义的角度解读易经》的核心内容。
那么,人活到到五十岁左右的阶段,最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这就是:五十知天命。
什么是“天命”呢?
“天”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其核心思想是:“人”在“天”下。即,人必须服从于大局整体长远的需求,必须服从于客观时势、客观发展规律等环境需求。换句话说,人不能习惯于从自己角度出发,必须习惯于从“天”的角度出发,如此,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了天道、天理、天意的需求,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万代才会一直顺顺利利。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凡事从自己角度出发,而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凡事从“天”的角度、从大局整体长远、客观时势、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这正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我们再来看“命”字。
这个“命”字,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因为中华文化是从“天”的角度出发的文化,是从当前的客观环境需求、发展规律角度出发的文化,所以,人,是不能改变“天”的,只能主动寻求与当前的客观环境需求、发展规律匹配。当然,两者的匹配度越高越好,谁的匹配度高,谁的“命”就好。
我们看,中华文化认为,自己所作所为与当前的大局整体长远需求和发展规律的匹配度越高越好,而环境需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是此一时彼一时的,所以自己该如何匹配“天”,也是动态的。
说白了,中华文化追求的是“命”,是当前这个环境和趋势下,为当前和长远都好,怎么做最合适、最匹配、最恰到好处。而西方文化追求的是:不管当前的环境趋势如何,从自己的道理上讲,怎么做最正确的、最好、最佳就是自己认为的最好。这又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
所以,什么是“天命”呢?“天命”就是:看清楚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时势以及规律趋势(天),然后在充分知己的前提下,找出两者如何动态匹配、恰到好处的道路(命)。
说白了,在真正看清自己的前提下,如果你能再看清楚自己身边大小环境和发展趋势,自然能做到知己知彼之后的动态匹配、恰到好处,这才是把握“天命”的秘诀。
那么,如何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需求以及规律趋势呢?这就必须涉及到老慢对《易经》的理解。
我认为,《易经》的第四爻,讲的恰恰就是这个“如何把握自己的天命”的问题。《易经》的每一卦,对应的都是世间万物的一种鲜明特征,六十四卦,对应的就是六十四种特征。每种特征的人,最适合什么环境趋势,最不适合什么环境趋势,以及其中要注意的核心要点是什么,这些恰恰就是每一卦第四爻的核心内容。
所以,抛开以往任何对《易经》的注释,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本义角度出发,逐字逐句地给大家讲清楚《易经》第四爻的本义。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深刻知己的前提下,把握住自己这种性格特征的人的“天命”所在。
《易经》上说:“读万卷不如读一部真经”
从古到今,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路,做出人生抉择的成功人士,都将《易经》列为必读之书。例如孔子、鬼谷子、诸葛亮、王阳明等人,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功绩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在四十岁前熟读易经。
而且其中并不只是讲一些生硬的道理,而是联系实际生活,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为我们讲解64卦的奥秘。
它不仅讲了一些生硬的道理,还联系了实际生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给我们讲解了64卦的奥秘。这里面涉及到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八卦的讲解,以及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
不仅如此,书中还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教给大家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的很多案例,不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吗?
通过这本书,不仅让我轻松入门了64卦的学问,而且受益无穷。所以今天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苦恼,那就不要犹豫了。
只要59元就可以把它带回家,59元顶多是一顿饭的钱,但却能让我们受益一生,何乐而不为?